湖北武漢動物園猴館保育員張幫勝為幫助小黑葉猴排便,用舌頭舔猴子屁股一小時,直到堵塞猴子腸道的花生米排出。據悉,黑葉猴是珍稀靈長類動物,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張幫勝稱,“五一”假期,游客喂小猴吃花生米,導致小猴消化不良,排便困難(5月1日《武漢晚報》)。
人為猴子舔屁股。乍聽,有點天方夜譚的味道;細究,還真是讓人難以接受。
不過如這條新聞所示,老張著實為小黑葉猴舔了屁股,而且最終治好了猴子的消化不良。拋開小黑葉猴的名貴身份,在為老張的敬業精神和豐沛愛心感動之余,每一個看新聞的人的心里都有點不是滋味。的確,游客隨意喂動物花生米,違背動物的飲食規律,導致小猴子消化不良,并且讓保育員犧牲人格尊嚴,為猴子如此“治病”,不可謂不罪莫大焉。但是,筆者認為,人舔猴屁股可以助排便,治消化不良,但是公民文明缺失的現狀卻難以靠個人得到根治。
古有吮癰舔痔,比喻有人卑劣地去奉承別人。想當初勾踐給病中的吳王夫差嘗便,讓夫差相信勾踐誠心降服了,勾踐是為了活命。今天,人卻為猴子舔起了屁股,而且長達1個多小時,這一切都是為了救猴子的命,為了挽回人類犯下的錯誤。老張在做出這些舉動的時候,無奈之情自知,但是依舊以猴子的生命為重,而包容了游客的錯,不可謂不大度。不過,作為人類的我們,卻不能對這些不文明行為視而不見,聽之任之。
其實,類似的不文明現象一直存在。前一陣子,臺灣的名貴蘭花成了“留言板”,葉子被大陸游客亂涂亂畫,曾引發人們關于公共文明的大討論。隨后,又爆出了游客用石子逗大象,反被大象砸傷的新聞,都讓我們深思。在一系列的反面例子下,不僅是游客的不文明行為讓人汗顏,而且我們的公民在公共場合表現出來的素質低下也讓人揪心。更重要的是,公共文明缺失的現象正在損害著我們的國家形象。
說起中國游客在國外不受“待見”的地方,似乎許多人都能舉出一大堆: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不愛護賓館里的公共設施,甚至自助餐時間夾帶食品出餐廳。有段時間,這竟成了在國外辨別我們國人的有效手段。
反思之余,公民素質缺失一直存在,不文明行為關乎各方。但是,我們不應該只將其歸之于人性的惡,個體的不道德,相關部門監督不到位,而不去反思我們的教育存在的問題。一直以來,我們的教育只顧盲目的知識灌輸,而忽視了對于公民綜合素質的培養。最終,我們的經濟水平上來,然而道德素質卻在下降,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為今之計,針對維護公共秩序及保護稀有資源的問題,除強調運用法律手段,敦促相關部門履職到位之余,我們的教育也應該反思。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的教育要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公民,而不是單純的物欲橫流,文明缺失的“行尸走肉”;其次,改進教育方式,讓公民享受到教育帶來的素質升華,而不是沉淪于爭名逐利之中,同樣重要。
如果一個成年人整天把錢掛在嘴邊,動不動就大爆粗口,又怎么能指望他的孩子像個天使吶。
只有提高大家的公共文明意識,才能讓小猴子免遭消化不良之痛,同時,我們的同類也能夠活得舒坦,不必屈尊“舔猴屁股”。
猴子的消化不良最終被舔好了,我們國人文明上的“消化不良癥”靠舔卻是解決不了的。如此說來,我們的孩子還真不如小猴子幸運。
怎么辦?行動起來,做個文明的人,一切為了自己,為了我們生活的社會。
來源:檢察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