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5日,是第41個世界環境日。江蘇省環保廳在世界環境日即將到來之際,發布了《江蘇省2011年環境狀況公報》。公報內容分為“環境質量”與“保護措施”兩部分,內容涉及水環境、空氣環境、生物環境、近岸海域、輻射環境及固體廢物七個方面。江蘇省環保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柏仇勇表示,2011年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下降,環境質量保持穩定,環境安全得到保障。
公報顯示,2011年江蘇經濟在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的大背景下,全省環保系統嚴把準入關口,強化執法監管,全省環境質量保持基本穩定。地表水124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斷面占35.5%,較2010年降低0.9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占19.9%,較2010年降低4.1個百分點。全省地表水國控斷面高錳酸鹽指數年平均濃度同比基本持平;氨氮平均濃度較2010年下降8.4%。其中:太湖湖體平均處于輕度富營養狀態,同比保持穩定;淮河干流水質較好,主要支流水質總體處于輕度污染;長江干流10個監測斷面水質符合地表水Ⅱ類標準。空氣質量方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三項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均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二級標準,各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在79.2~93.7%之間,空氣質量略有改善。區域噪聲等效聲級基本維持在上年水平,與2010年相比,全省區域聲環境的聲源結構和聲源強度均無明顯變化。
兩個全國領先
即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全國領先。2011年,全省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124.62萬噸,氨氮排放總量為15.72萬噸,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05.38萬噸,氮氧化物排放總量153.58萬噸。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分別同比削減2.66%、2.48%、2.93%,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任務;氮氧化物同比增長4.43%,增幅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減排任務完成情況居全國第一方陣。生態創建工作全國領先。2011年,徐州市被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稱號,吳江市通過國家復核,全省“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總數達到20個。12個縣、市(區)建成國家生態縣、市(區),全省累計國家生態縣(市、區)17個,占全國總數的近一半;建成238個國家級生態鄉鎮、44個國家級生態村;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成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全省國家生態工業園總數達7家,占全國一半左右。創建質量和數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三個穩中向好
全省13個省轄市均形成PM2.5試點監測能力,為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礎。2011年,全省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90.4%,較2010年上升1.5個百分點。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三項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分別較2010年下降2.8%、5.7%和4.1%。在遭遇60年一遇干旱的情況下,2011年太湖藍藻最大發生面積和平均發生面積分別比2010年下降35.3%和27.7%,15條主要入湖河流控制斷面未出現劣Ⅴ類水質,53個國家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為90.4%,較2010年提高1.9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穩中向好。2011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質以二類為主,24個測點中符合或優于《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二類標準的測點比例較2010年上升16.7個百分點,12個近岸海域主要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為83.3%,較2010年上升16.6個百分點;31個主要入海河流河口中有14個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占45.2%,同比提高9.7個百分點。
來源: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 (記者 郭君) 編輯:許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