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舌尖上的中國》火了,里面介紹的大江南北眾多食材和烹制的主食菜肴也火了。許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菜肴讓人眼前一亮,再加上那熱騰騰的香氣和讓人浮想聯翩的煎炒烹炸聲,無不令人食欲大開,想立馬品嘗一番。可是,這些菜雖然好吃,但是也挑人,可別因為貪嘴壞了身體。快來根據自己的體質選擇合適的食材吧!
目錄
火腿: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竹筍:蕁麻疹患者不宜多吃
蝦醬:皮膚病患者不宜食用
烏魚子:心血管糖尿病腎病患者不宜食用
《舌尖上的中國》介紹了神州大地各種珍稀或家常的食材,其火爆程度超過了眾多電視劇大片。片中以高清畫面呈現美食的烹調過程,不少觀眾表示看后食指大動,但專家表示,這些食材并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食用,有些雖然家常,但要根據自己的體質判斷是否適合自己食用。
1.火腿脾胃虛寒者不宜多吃
火腿在很多地方都是傳統食品,《舌尖上的中國》中介紹了金華火腿和諾鄧火腿。火腿色澤鮮艷,紅白分明,瘦肉香咸帶甜,肥肉香而不膩,美味可口。火腿內含豐富的蛋白質和適度的脂肪,十多種氨基酸、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火腿制作經冬歷夏,經過發酵分解,各種營養成分更易被人體所吸收,具有養胃生津、益腎壯陽、固骨髓、健足力、愈創口等作用。
火腿肉性溫,味甘咸,具有健脾開胃,生津益血,滋腎填精之功效;可用以治療虛勞怔忡、脾虛少食、久瀉久痢、腰腿酸軟等癥。江南一帶常以之煨湯作為產婦或病后開胃增食的食品;因火腿有加速創口愈合的功能,現已用為外科手術后的輔助食品。
點評:脾胃虛寒的泄瀉下利之人,不宜多食;老年人、胃腸潰瘍患者禁食;患有急慢性腎炎者忌食;凡浮腫、水腫、腹水者忌食;感冒未愈、濕熱泄痢.積滯未盡、腹脹痞滿者忌食。(鳳凰網)
2.蝦醬皮膚病患者不宜食用
無論是蝦膏還是蝦醬,主料和輔料,就是銀蝦和鹽。制作方法也無非就是把蝦和鹽攪碎后放在竹篩上曬太陽。蝦性溫熱,味甘咸,能補腎興陽,但又是一種發物食品。
蝦醬炒通心菜是廣東人非常喜歡的一道家常菜。
《舌尖上的中國》提到,香港大澳偏居中國南海一隅,早年因盛產海鹽而聞名。“鄭祥興蝦鋪”是經歷四代人的百年老店,一直穩守香港大澳蝦膏蝦醬的領導地位。
點評:林國華教授指出,所謂“蝦,發風動疾,生食尤甚,病人忌之”,“多食動風助火,發瘡疾,有病人勿食。”小蝦加入鹽,經發酵磨成粘稠狀后,做成的醬食品即蝦醬。蝦醬含有蝦這種過敏源,故患有宿疾、過敏性疾病的人及患有皮膚病的人需禁食。
由于蝦醬含鹽量30%左右,因此,需要限制食鹽攝入量的人,如腎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等,最好不要食用。蝦屬于高嘌呤食物,患有痛風或高尿酸血癥的人不宜食用。蝦屬于高蛋白食物,有的人屬于過敏體質,對異體蛋白會過敏,所以對蝦過敏的人也不宜食用蝦醬。
蝦醬雖然味道鮮美獨特,但在腌制發酵過程中,如果控制不當還會產生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胃腸道的酸性環境中可轉化為亞硝酸胺,是在動物實驗中被認定的致癌物質。在遼東、山東、廣東等沿海地區,千百年來,人們素有食用蝦醬的習俗,但同時這些地區也是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癌癥的高發區。林國華表示,“吃蝦醬同時多吃些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和水果,這樣可以阻斷亞硝酸胺在胃內的合成。”
3.烏魚子心血管糖尿病腎病患者不宜食用
烏魚子是珍饈,深獲饕客的青睞。橙黃的烏魚子風味獨特,吃后齒頰留香,而且營養豐富,同時具有有養血,通經催乳,補脾,益腎,滋陰,調經,止帶功效。
《舌尖上的中國》介紹:烏魚子是臺灣西南沿岸的特產,取烏魚卵腌制而成,它口感綿密,軟糯滋潤,只需薄薄一片,就已厚味無窮。
挑選竅門:選擇顏色呈深紅橙色、左右對稱、同一批厚薄大小一致、干燥無異味的烏魚子品質較好,真空包裝是基本的要求。若是看起來有雜質、發霉、顏色太鮮紅,或聞起來有腐敗的味道,則可能不新鮮或添加人工藥劑。色澤較暗沈、形狀細窄、腥味重的多是進口,價格應該較便宜。
點評:烏魚子的鹽分高,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腎臟病患者應酌量食用。提醒,一般人也不宜多吃,因為烏魚子的蠟質含量高,人體不易消化吸收,建議吃個幾片嘗嘗風味就好,若攝食過量,容易造成拉肚子和嘔吐。
來源:家庭醫生在線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