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行業利益鏈條的核心是份子錢,而份子錢背后則是“經營權”的利益之爭。
出租車屬特許經營行業,由此出租車牌照成了一種稀缺資源,擁有這種資源就可以獲得利益。這在出租車公司與司機的分配鏈條中,直接體現為出租車公司有權力向司機收取份子錢。份子錢的居高不下,又導致了司機收入下降、工作積極性下降,打車難成為城市頑疾。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對北京等地的出租車行業進行了深入調查,試圖揭開出租車行業“特許經營”的面紗。
“北京最牛的哥”的堅持
被稱為“北京最牛的哥”的董昕從2004年起就不再開出租車了,但他對出租車經營權的爭取卻從未停止。
董昕至今保留著上世紀90年代初的“經營許可證”、“北京市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個體經營臨時稅務登記證”。在這些證件的照片上,他留著時興的“青年頭”發型,躊躇滿志。那時個體戶是中國的高收入階層,董昕干一天能掙50元、80元甚至120元。
1992年年底,董昕加入了新成立的通州天運出租汽車公司。當時,北京市既有一大批出租車的個體戶,也有1000多家出租汽車公司,這些公司80%是集體所有制。董昕認為,在集體所有制企業,成為“主人翁的一分子”,比個體戶更牢靠。
中國政法大學中歐法學院教授王軍說,在1992年的“出租車公司熱”中,一些機關和事業單位在很短的時間內申辦了大批出租車公司。這些公司都登記為全民所有制或者集體所有制企業。為吸引民間資金進入出租車行業,政府還默許私人投資設立出租車企業,但必須“掛靠”一個“主管單位”。
董昕告訴記者,天運公司是集體所有制企業,當時擁有面的40輛,夏利20輛,桑塔納10輛?!巴ㄟ^銀行貸款和集資的方式,公司先購車,然后司機帶著錢買車,面的5萬元,夏利10萬元,桑塔納17萬元。不到一年車款湊足,還了集資款。”
“企業的全部資本都來源于職工?!倍繄猿终J為,公司今天所有的財富,都是靠全體司機的資本和沒日沒夜的勞動血汗積累起來的。
1993年北京市出租車公司的數量比1991年增加了2.6倍,車輛增加了兩倍。但也產生了市場供過于求、無序混亂等問題。 1996年10月,管理部門發布129號文件,此后公司之間興起兼并重組之風。
天運公司也面臨兼并重組。但在董昕看來,天運公司的未來,應由他和其他職工一起決定,“我們是企業的主人,而不是像桌子凳子和車那樣的資產?!?/p>
這個較真兒的司機找到1991年9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條例頒布在先,天運公司成立在后,既然注冊為集體企業,就應依法管理企業?!痹谒磥恚庖獱€在鍋里,集體財富是屬于集體勞動者的,司機是公司的股東,通過職工大會行使權利,獲取資本投入的收益。
他找到法院、信訪辦、主管局、工會,就為討一個“說法”。有工友說,“有這工夫多拉幾趟活兒掙錢得了”。
2004年11月,董昕開的車報廢后,就沒再開車,但天運公司仍給這個“特殊的司機”留有一席之地,“他們說我是職工,我覺得我是股東。”
“是我們司機創造了出租車行業的財富?!倍空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