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是目前應用最為普遍的一種短程無線傳輸技術,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12日報道,荷蘭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面對日漸增加的無線設備和網絡,現有技術已經捉襟見肘,如果不采用新的技術或標準,現有WiFi網絡將很快達到極限。
負責該項研究的荷蘭特文特大學CTIT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現有WiFi網絡進行測試分析后發現,當在一定的區域內同時存在多個無線網絡和無線設備時,WiFi效率就會顯著下降。在某些情況下,其性能甚至會下降到20%以下。在現實使用環境中也是如此,人們經常發現WiFi網絡的速度總是低于無線路由器說明書上所標稱的速度,甚至還會在網絡繁忙時出現掉線的情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移動設備的不斷增加,現有WiFi網絡將無法提供更好的支持。
特文特大學CTIT研究所研究員羅愛爾·希普霍斯特說,這主要是因為該技術自20世紀80年代出現以來幾乎就沒有發生過較大的變化,然而,無線網絡越來越多,使用WiFi接入網絡的無線設備每天都在大幅增長。更多活躍的無線設備占用了大量帶寬,消耗了更多的數據流量,目前的無線網絡環境與WiFi剛出現時已經大不相同,這讓WiFi已經成為一種低效的通訊方式。因此,希普霍斯特呼吁應采用新技術或盡快推行新一代WiFi標準,只有如此才能適應日漸繁忙的無線網絡環境。
這項研究由荷蘭無線電通信局委托,相關研究結果將發表在無線電專業期刊《綠色工程》上。 (記者王小龍)
總編輯圈點
“是個電子產品就能WiFi”的日子并不太久,但若論技術的興起,WiFi可以追溯到上世紀末了。它之所以能一直保持在無線領域獨領風騷,與相當“親民”的成本和部署是分不開的。現如今在公共場所發現“WiFi覆蓋”標識的幾率高了許多,理論上它意味著一個費用低廉而數據帶寬極高的無線空中接口,且讓人不必掛懷流量。但用過的都知道,速度一般不盡如人意。且相比其他,WiFi網絡的覆蓋還非常有限,甚至在世界范圍內,都罕見WiFi規模化商業應用的成功案例。這是WiFi固有的技術短板所導致的弊端,也使WiFi必然難逃本文中所述的境地。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