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發行保本系列產品:期限30天-98天,預期年化收益率3.9%至4.1%,非保本系列產品,期限32天至63天,預期年化收益率4.8%至4.9%,另有多款產品,期限35天至101天,預期收益在4.8%至5.2%……”,昨天,市民蔡女士接到銀行發來的短信,發現同檔次的理財產品收益比前陣子要高出不少。據悉,隨著月底的臨近,不少銀行開始著力發行理財產品,為半年度沖時點作準備,以達到攬儲目的。
新產品預期收益上浮
昨日,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近期發行的理財產品,其預期收益并沒有出現之前市場預計的下滑現象,多數與6月初發行的產品相仿,甚至還有小幅上升的跡象。如某股份制銀行的一款7天滾動型產品,起點投資金額為5萬元,最高年化收益率為3.6%,是目前人民幣活期基準存款利率0.4%的9倍。同樣是7天滾動型產品,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的預期年化收益則達到了3.9%~4.5%。
記者注意到,一些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更是加大了高收益產品的發行力度。如一家外地駐杭的城商行的一款投資期限在6~12個月的產品,收益率在5.8%以上。此外,某股份制商業銀行一款投資期限為279天的產品,申購門檻為10萬元起,收益率達7%,是6月份以來少見的高收益產品。
據悉,隨著6月底銀行半年考核時點的臨近,本周各期限產品平均收益全面上升。最近發售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大多維持在4.6%~5%之間,而上月底一般處于4%~4.8%之間。“自5月份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后,市場上就難覓收益超過6%的理財產品了,維持在5%以上的也大幅減少,這周理財產品收益上浮,明顯是為半年度時點考核作準備的。”杭州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資深理財師介紹。
“沖時點”致降息效應延后
對于降息后理財產品尚未隨著息動的原因,銀行人士分析,主要是臨近年中存貸比考核,各銀行暫時放棄調整。
“按照市場規律,在央行調整存貸款利率之后,理財產品收益率將有下調。但因臨近年中考核,各銀行暫時放棄調整。”上述銀行理財師表示,按照以往的規律,6月底的最后幾天,一些銀行甚至還會推出部分“沖時點”產品,同樣也會提高收益率。
另一家股份制銀行人士認為,隨著6月底銀行半年考核時點的臨近,理財產品仍然是銀行拉存款行之有效的“利器”。銀行人士預測,降息影響在短期內不會很明顯,政策效果對理財產品的體現估計會在7月初之后。
長期定存比理財產品劃算
近來理財產品收益小幅回升和定期存款的利率上浮,讓一些投資者陷入了該買理財產品還是存定期的糾結中,不少人開始持觀望態度。
業內人士分析,央行在宣布本輪降息的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調整為基準利率的1.1倍,拉開了利率市場化的序幕。為吸收存款,部分銀行“一浮到頂”,將存款利率上浮至1.1倍。即,一年期定存利率上浮至3.575%,三年期定存利率上浮至5.115%,五年期定存利率上浮至5.61%。而目前市面上年化收益率超5.5%的理財產品仍然很少見,這也就意味著,在這些銀行存三年期或五年期定存,將比倒騰著購買理財產品更劃算。
不過,對于資金流動性較高的投資者來說,最近推出的理財產品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一旦銀行半年期考核期過后,7月份上市的理財產品收益會很快下調,趁著這幾天產品還在走高時趕快下單,以鎖定收益。本報記者俞萍麗
來源:中國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