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寧靜致遠--《木雕觀音》
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著一件珍貴的宋代大型木雕觀音坐像。坐像高兩米,保存完整,體量碩大,是國內博物館收藏的體量最大的宋代木雕,不僅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同時也是一件難得的藝術珍品。
這尊觀音菩薩柳葉彎眉,雙目微睜,嘴唇稍抿,大耳垂,兩頰豐滿,略帶笑容。神態端莊安詳,好似進入了無我的境界,極具藝術美感。
觀音菩薩的穿著也很講究:她頭戴花蔓寶冠,頸部佩掛瓔珞,上身袒露,肩披帔巾,巾帶下垂,全身衣紋飄逸,氣定神閑地坐在怪石之上,似乎對大千世界的紛擾充耳不聞,顯得格外安詳寧靜。
這件菩薩造像突出了女性特征,線條勻稱而充滿韻律,肌膚細膩豐滿,觀音菩薩左手上舉,右手持一朵盛開的蓮花,儀態萬方,充分體現出中國佛造像的含蓄之美。盡管年代久遠,但其衣紋處彩繪仍依稀可見。駐足凝視這尊文靜而典雅的觀音像,則帶給人一種明凈圣潔的審美享受。
說起觀音菩薩就不能不提到佛教。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發源于距今2000多年前的古印度。它的創始人是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王子釋迦牟尼。
公元前1世紀,佛教開始東傳,兩漢時期傳入中國內地。此后的千余年間在華夏大地上廣為流傳,對中國古代思想和文化,特別是文學,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門類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史上打下了鮮明的印記。
觀音菩薩是佛教中最常見的人物形象。觀音又名“觀世音”,是佛教中最受民間崇拜的菩薩。
木雕菩薩像是宋代寺院造像中的主要種類之一。由于宋代寺廟大多是木構建筑,這些寺廟和木雕佛像非常容易受到損毀,再加上它們又便于移運,因此,在戰亂期間,中國的藝術瑰寶曾遭到瘋狂的破壞和掠奪,大量珍貴的佛造像流失海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目前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7萬件。而流失在海外民間的中國文物,數量更為龐大;據粗略統計,北美多家大型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宋代木雕佛像數量在20件以上,而國內各大博物館在此之前尚無宋代木雕佛像精品。
這件高達2米的大型木雕觀音造像的入藏,填補了國家博物館的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