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客松下畫奇松—陳萍攝
保彬先生正在精心構思—陳萍攝
方駿先生正專注創作—陳萍攝
劉蟾女士接受景區電視臺采訪—鄧根寶攝
沈行工先生在玉屏樓上作畫—鄧根寶攝
書寫黃山精神 延續黃山情懷
——2012南京藝術學院黃山創作寫生側記
7月2—8日,黃山風景區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南京藝術學院寫生團的老師,繼今年3月下旬來黃山寫生后的有一次更大規模的采風寫生活動,這次的寫生團人數將近有40人,其中有劉海粟大師的女兒劉蟾、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陳世寧、南京藝術學院前院長保彬等知名畫家,他們在玉屏景區和北海景區領略黃山大美風光,創作出了一批優秀的藝術作品。
追尋大師足跡 延續黃山情懷
黃山與南京藝術學院的淵源始于劉海粟大師擔任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南京藝術學院前身)校長,黃山的壯麗景色和變幻莫測的神奇氣氛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自1918年第一次跋涉黃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臨黃山,70年間,劉海粟大師把對黃山、對大自然的無限深情傾注于畫筆,在中國藝術史上樹起了非常重要的豐碑,尤其是他在八上、九上、十上黃山階段創作出的一批中國畫和油畫,可以說登峰造極、爐火純青。
劉海粟大師曾經不止一次地告訴人們:“我見過歐洲好多名山,沒有比黃山更美麗的了?!睂τ谶@一點,劉海粟大師的女兒劉蟾深有體會:“小時候我常常到父親的書房看他畫的黃山,他喜歡畫黃山松,是因為黃山松有很倔強的性格,在百年的風波中永遠不倒,而且越來越堅強,這也與父親的性格很相像?!?/p>
劉海粟大師有一枚印,上刻“昔日黃山是我師,今日我是黃山友?!睗饪s了他一生對黃山的熱愛。此次來黃山,劉蟾也是帶著這種感情,延續父親的黃山情懷。
劉蟾回憶起有一次在黃山突然下雨,煙云從谷底升起,父親非常激動,把手中水墨往紙上潑灑,隨之成畫。
已經第6次登山上黃山的劉蟾說:“父親曾告訴我,黃山之美在于百看百變,陽光燦爛的時候山的線條、松樹的線條表現得很美,而在有云霧的時候,吞吐胸襟,卻又是另一番磅礴景象。通過六上黃山的切身體會,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父親所說極為正確?!?/p>
領略黃山奇景 展現藝術之美
今年77歲高齡的南京藝術學院前院長保彬曾陪同劉海粟大師第十次登黃山,在他眼中,黃山與眾不同之處在于,黃山有很多地方都能取景、入畫,黃山的松、石、云、峰所形成的構圖符合藝術當中高度的形色美,用保彬先生自己的話說,黃山給他留下的印象“一是震撼,二是震撼,最后還是震撼。”在黃山寫生期間,保彬創作了不少于3幅國畫作品,每一幅都是匯集了黃山之美和靈感之源的大作。
南京藝術學院油畫系教授沈行工坦言,如何畫好黃山,特別是如何用油畫展示黃山之獨特,在油畫界是一個難題,一方面是因為黃山本身已是自然的完美形象,在畫面上表現出新意并不容易;另一方面,油畫往往是對生活中常見的景象和事物進行創作,很少畫名山大川,對于黃山之美,如何發揮油畫的優勢、展現油畫特點,打破過去固定時空、固定視點的習慣思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也給了我們一個發揮創造力的機會,同時也是不小的一個挑戰。
書寫黃山精神 共迎百年校慶
“南京藝術學院從創始人劉海粟大師開始,就重視傳統和重視面向生活,到黃山來寫生也是南京藝術學院很重要的傳統?!?南京藝術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陳世寧如是說。
劉海粟先生十上黃山的精神一直激勵著南京藝術學院的師生們,這次寫生活動匯集了眾多國畫家、油畫家,甚至還包括一些設計家,就是希望用大家的親身經歷和切身感受來傳承黃山的精神,為南京藝術學院百年校慶寫下亮麗的一筆。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院長張友憲說:“舉行在黃山寫生活動對我們整個教學活動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在這個大環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而且相互之間又有不同畫種、不同專業等之間的交流機會,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寶貴的?!?/p>
2012年12月,南京藝術學院將迎來百年校慶,屆時將依次在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舉辦大型展覽活動,在中國美術館的9個大的展廳中,將有一個展廳專門用于弘揚劉海粟大師十上黃山的精神及展示本次來黃山寫生的畫家們所作的以黃山為主題的國畫和油畫。那將是大美黃山的一次更高層次、更大規模的集中展示,我們期盼著這次活動圓滿成功。
來源:中國日報安徽記者站(記者 劉冬輝 通訊員 張天天)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