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每年都會曝出多少內地狀元赴香港讀書的新聞,去香港求學熱度不減。與香港毗鄰的深圳,去香港讀書則更有地理等方面的優勢,而記者調查發現,深圳的高考高分考生似乎對“北上”求學更“感冒”,今年入圍廣東省文理科前十名的6位深圳高分考生不約而同都選擇“北上”求學。據深圳中學一名資深高三老師表示,該校這幾年的高考高分考生也是選擇“北上”者居多,其分析原因認為這與這些學生想把基礎學科學扎實、積累人脈、方便今后在內地就業等方面有一定關系。
兩名高分生放棄香港高校
深圳市耀華實驗學校的肖瑞焜今年高考獲得理科713分的高分,是今年深圳高考理科最高分,也入圍廣東省理科前十。參加高考前他已被保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下簡稱中科大)。肖瑞焜的爸爸肖先生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孩子最終還是選擇了中科大。他告訴記者,此前為了讓孩子多鍛煉下,肖瑞焜6月28日也參加了香港科技大學的面試,并且獲得錄取,學校還開出每年10萬元的獎學金。但最終出于專業考慮,他們還是拒絕了。
對于為何放棄港科大,肖先生稱他覺得港科大在商科、金融科等方面較強,一些理科專業、基礎學科研究方面內地名校會更強些,“孩子喜歡理論物理方面的研究,結合他自己的興趣,最終還是覺得在內地讀書好些。”
西鄉中學文科生邱惠怡今年取得674的高分。她在高考志愿中選擇了清華大學。對于為何做出此選擇,邱惠怡稱,其喜歡清華大學的學術氛圍,并且學校校園環境也很優美。記者了解到,在清華大學向邱惠怡伸出橄欖枝后,香港大學也曾發出錄取通知書給她,錄取的專業為社會科學。對于為何沒有選擇香港大學,邱惠怡稱可能自己不太適應香港的環境。
今年進入廣東省文、理科前10名的6名深圳考生中,深圳中學占了4名,他們均選擇了北京大學。該校的文科生李雋卷今年高考取得了682分的高分,她最終填報的志愿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類。該校文科生鐘姝宇今年高考考得了669分,她早前已獲得北大校長實名推薦,因此她最終也是選擇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聽說這是北大最好的學院,所以就報了這個。”
今年高考獲得711分成績的理科生揭鑒澍也選擇了北大化學系,早在今年元旦,通過參加化學競賽得獎以及參加北大保送生考試,他已經獲得了北大化學系的保送。而深中另一理科高分生今年高考考得709分的熊楓也選擇了填報北京大學。
內地名校基礎學科方面更有積淀
“按照我們的統計,每年高考學校高分考生大多數都會選擇清華、北大等內地名校,今年這種情況則更明顯。”深圳中學高中部一李姓老師告訴記者,截至上周,深圳中學今年有39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預錄取,其中北大預錄取22人、清華預錄取17人,而選擇香港高校的學生則遠低于此數據。
記者了解到,去年深圳文理科狀元都來自深圳中學,他們都入讀北大。深圳中學、深圳的高分考生為何更偏愛“北上”讀書?李老師認為,從這幾年深圳中學高考高分考生情況來看,他們多數選擇“北上”讀書是因為他們想把基礎學扎實,而內地北大、清華等名校在基礎學科方面確實很扎實,“一些學生在研究生階段可能出國,所以更想在本科階段把基礎東西學好,而且這些高分生選擇內地讀書,也會進入數一數二的學校及該學校內最好的專業。一些家長可能還會考慮入讀內地名校可以方便在內地就業,以及在香港讀書花費較大等問題。”
李老師還告訴記者,每年高考放榜后,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這些學校都會聯系他們學校的一些高分考生,希望這些學生能報考他們學校,“我們的學生和家長在選擇時會很理性。”
在李老師看來,內地高校與香港名校的最大區別在于,香港的學校更國際化些,理念也會更新,而內地的高校則在一些基礎學科方面更有積淀。當然,也有小部分高分考生更喜歡香港高校的這種國際化。今年理科獲得701分的深圳實驗學校學生王語心就放棄了通過自主招生加分進入清華大學的機會,而是選擇了香港大學,被錄取進入港大商學院,學校承諾每年給其12萬港幣的獎學金。王語心說,她喜歡香港大學的學術氛圍,“他們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創造性、實踐性的學習,我更喜歡這個,當然內地的高校這些方面也在改善,但我覺得香港的學校做得可能更好。”
來源:光明網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