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搖號等限購政策,其實都是‘急救’措施”
“拍賣、搖號等限購政策,其實都是‘急救’措施,要解決車牌價格過快上漲,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根本上是要‘調養’城市,提高道路資源利用率,大力發展高品質的公交服務。”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交通工程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楊曉光教授表示。
楊教授介紹說,香港、東京、巴黎等城市的公交出行率均在70%以上,有的超過了80%。與之相比,上海的公交出行率僅為三四成。公交不便捷、不暢通,市民選擇買車自駕的比例就會上升。限購,只是讓交通癱瘓來得晚一點,治標不治本。“交通堵塞的本質不是汽車擁有,而是汽車的‘剛性’使用,以及無節制的濫用。”
楊教授認為,目前上海的公交服務還談不上高品質。道路交叉口及公交網絡等因設計、建設、管理及交通行為等的不當,車速至少降低了20%至30%。另外,公交的一些運能也未能充分釋放。
“我們希望未來10年,上海公共交通的出行率能達到70%。”孫建平表示。不過,公交完善需要一段時間,在此過程中,如何進一步解決私車牌照價格“高燒”問題?
有人提出采取擁堵收費、尾號限行等措施,對此,楊曉光和孫建平認為,在公交尚未達到便捷、暢達的前提下,這些措施不值得提倡。
有業內人士表示,可考慮綜合性的解決方式,比如要求先擁有固定停車位才能購置私車等。這些措施,抬高了汽車擁有和使用的成本,并擠壓了車牌炒作空間,可能讓車牌價格“退燒”。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