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名城的武漢市,針對主城街區歷史遺跡、歷史風貌和人文環境保護面臨的挑戰,將漢正街片傳統商業區、青島路片近代租界區等16個街區劃定為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形成區域化、系統性的保護格局。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武漢市政府常務會上了解到,《武漢市主城歷史文化與風貌街區體系規劃》已經審議通過。該規劃除根據國家相關規范劃定10片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地段外,還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將一些歷史遺存較少,卻保存著重要的歷史和人文信息,其建筑式樣、空間格局和街區景觀能體現某一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六合路片、漢鋼片等6片街區,劃定為傳統特色街區。
據了解,擁有眾多古代遺址、租界建筑、革命史跡等歷史文化資源的武漢市,由于受城市快速發展的沖擊,舊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因素影響,歷史文化資源保護難度加大。
對此,武漢市國土規劃部門組織設計機構和專家,通過對主城區歷史遺存和文化要素進行疊加分析,經綜合打分和級別評定,在規劃中形成江漢路及中山大道等5片歷史文化街區,首義片等5片歷史地段,大智路片等6片傳統特色街區,對這些街區詳細“登記造冊”,從土地使用功能調整、傳統街巷保護與道路交通組織、建筑保護與整治模式等方面提出規劃控制要求,并劃定保護范圍。
武漢市明確,歷史文化風貌街區保護將采取靜態保護與主動利用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對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地段進行嚴格的規劃保護,建設活動以修繕、維修、改善為主,傳統特色街區保護與利用模式則相對靈活,力爭“十二五”期末歷史文化風貌街區建設初具規模,形成體系,“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
來源:新華網 編輯: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