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展研究所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提出,在當前經濟和政策背景下,預計在短期內對房地產業產生五個方面的影響。
第一,在地方政府財政壓力和信貸規模擴大、利率優惠的雙重作用下,今年三季度商品房的銷售量回暖和價格穩中微漲的態勢將得以延續。消費者選擇適時入市時機,開發商以價換量的策略舉措,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共同支撐房地產消費市場的階段性復蘇。
第二,在政府重申“限購”“限貸”“限價”等調控政策不放松的條件下,商品房銷售量的快速增長和價格的大幅反彈,都不具備政策和市場環境。
第三,六、七月份之交,一掃上半年土地交易數量和價格低迷的狀態,出現了地方政府推地增加、土地交易溢價率上升,甚至個別地方出現地王的現象,但房地產投資和新開工面積增速回落態勢難以改變,會極大地影響中長期的房地產市場走勢。
第四,圍繞房地產政策的博弈,在第三季度依然會持續。對房地產調控政策放松或嚴厲程度,直接取決于國家宏觀經濟的走勢和商品房價格走勢。
第五,在企業層面依舊持觀望、糾結、忐忑和揣測的心態。房地產企業的凈利潤進一步下滑,利潤率下降。
報告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的新特點是:連續走低——GDP增速持續下滑;全面走低——投資、消費、進出口、財政、工業、企業利潤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全面下滑;創新低——GDP增速12季度新低,工業3年新低,消費5年新低,投資10年新低;低未見底——對在今年三季度經濟是否能夠見底,人們認識不一。溫家寶總理最近指出:“當前經濟還沒有形成穩定回升態勢,經濟困難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報告認為,造成目前經濟增速持續回落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美、歐、日等外圍經濟形勢都不很樂觀,特別是歐洲深陷“歐債危機”的泥淖;二是國內企業因內外需求因素,銷售不暢、庫存增加、貸款困難、利潤下降、虧損面擴大,一批中小微企業面臨生存危機;三是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增速大幅下滑,新開工面積銳減,銷售量下滑,也對經濟增長具有較大抑制作用。
在上述背景下,國家采取了擴大財政支出、增加信貸規模、降低存貸款利率等系列財政貨幣政策來促投資、調結構、穩增長。一些實際舉措已經超出預調、微調的范圍。從6月信貸猛增至約9200億元、兩次降息和擴大貸款利率下浮區間至基準利率七折,表明信貸支持定向寬松大門已經打開。一大批有拉動作用的基建項目和重大投資項目已經陸續推出。
報告指出,當前經濟界主要議論的問題有兩個:一、新的經濟舉措是否沿著過去名義調結構、實際靠行政投資拉動的道路繼續走下去,在產能過剩的基礎上產生更大的失衡,在貨幣松動情況下產生新的通脹;二、穩增長是否要放松對房地產的調控,通過房地產的回暖來帶動相關上下游產業的回暖,因為經濟下滑和房地產調控不無關系。目前在兩個問題上還缺乏社會共識。
但政府的態度是明確的,繼續嚴格執行房地產調控政策,繼續通過系列項目審批和貨幣放松推動經濟走出低谷。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