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北京大暴雨導致部分景區遭遇山洪,位于房山區的十渡景區有200多名游客被暴雨圍困。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線。在旅途中,面對突發的自然災害,游客應該如何積極應對呢?前不久,國家旅游局發布了《旅游突發事件應對手冊》,其中涉及11類自然災害的應急辦法,旨在增強廣大游客的安全意識,提高自救互救能力,防范和化解旅游安全風險。
遇到洪水時,要迅速到附近的山坡、高地、屋頂、樓房高層、大樹上等高的地方暫避。設法盡快發出求救信號和信息,報告自己的方位和險情。落水時要尋找并抓住漂浮物,如門板、桌椅、木床、大塊的泡沫塑料等。汽車進入水淹地區時,要注意水位不能超過駕駛室,要迎著洪水駛向高地,不能讓洪水從側面沖擊車體。
遇到泥石流、山體滑坡時,要迅速向兩邊穩定區逃離,不要沿著山體向上方或下方奔跑。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停留在低洼處,也不要攀爬到樹上躲避。應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不要在山谷和山溝底部扎營。
遇到海嘯時,要盡量抓住大的漂浮物,注意避免與其他硬物碰撞。在水中不要舉手,也不要亂掙扎,應盡量減少動作,能浮在水面隨波漂流即可。盡量不要游泳,以防體內熱量過快散失。不要喝海水,海水不能解渴,反而會讓人出現幻覺,導致精神失常甚至死亡。要盡可能向其他落水者靠攏,以擴大目標,讓救援人員發現。
遇到雷電天氣時,不要在曠野中、孤獨的小屋中、孤立的大樹下、電線桿旁、高坡上避雷雨。不要赤腳站在水泥地上,不要洗澡或淋浴,不要打電話,不要使用帶有外接天線的收音機或電視機。要遠離鐵軌、金屬欄桿和其他龐大的金屬設施,避免站在山頂、制高點等場所。多人一起在野外時,彼此隔開一定距離,不要擠在一起。
遇到臺風、龍卷風時,不要在受臺風影響的海灘游泳或駕船。避免外出,必須外出時在隨時能抓住固定物的地方行走,要盡量彎腰將身體縮成團,扣好衣扣,必要時應爬行前進。遇到龍卷風的話,朝與龍卷風前進路線垂直的方向快跑。來不及逃離的,要迅速找到低洼地趴下。不要開車躲避,也不要在汽車中躲避。不要待在露天樓頂,就近進入混凝土建筑底層。要遠離門、窗和房屋的外圍墻壁,躲到與龍卷風前進方向相反的墻壁或小房間內抱頭蹲下,盡量避免使用電話。地下室或半地下室是最安全的躲藏地點。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