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在成都高新區政務服務窗口,總能碰到一位非長期“坐班”政務窗口的負責人,他們不是窗口人員,而是入駐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的15個職能部門“一把手”……
記者獲悉,為進一步加強成都高新區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及行政效能建設,保持高新區政務服務“標桿”地位和品牌效應,成都高新區于今年6月起,開全市先河,啟動政務服務中心“局長進大廳”活動,深入一線,聽民生之音,解企業訴求。自全面運行兩個月以來,已實現了“企業滿意、百姓獲益、局長認同”的三方共贏互促機制。
根植高新精神、再創服務新高。目前,成都高新區創舉的政務服務中心“局長進大廳”活動的先進經驗,已在全市推廣,全市局級部門“一把手”也深入成都市政務服務中心窗口,現場答疑解惑,“高新經驗”再次成為“標桿”,在全市范圍內創新推廣。
據了解,成都高新區所有入駐政務中心的部門均納入活動范圍,各入駐部門局長進駐本部門窗口,面對服務對象提供審批服務,同時,現場了解并解決窗口相關問題,研究辦事流程,加強業務指導,提高窗口辦事效率和業務能力,眼下,參加此次活動的各局“一把手”都已下沉到窗口,而每次窗口服務都是半天時間。此次活動自今年6月起已正式啟動。截止7月25日,高新區共有15個部門的主要負責人進駐政務服務中心窗口,共計辦理審批服務事項105件,接待咨詢超過100多人次,提出流程優化及工作改進措施40余項。
政務服務中心“局長進大廳”活動是一扇窗,不僅能“零距離”解企業民生訴求,還能為流程優化的效率與效力,再尋求提速的空間。“從發現流程問題,到確定精簡方案,我們僅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對話成都高新區黨群工作局張局長,她分析,政務服務中心“局長進大廳”活動是微觀細化高新區政務服務的一個平臺,“工會建會”是一個但凡企業都會辦理的流程,在深入窗口過程中,她發現以往需要7天的時間流程,若實現流程精簡、提高單位時間,其辦理流程存在4天辦結的可能。由此,半天窗口服務后,張義薇召集相關部門人員,研究“工會建會”的辦理流程,最終,僅僅在一天時間里,以往7天的辦結時間“縮水”到了4天,大大提速了企業服務效率。
此外,除了區級層面外,目前,成都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局長進大廳”活動已深入到街道、社區一級,街道書記深入街道大廳、前往社區一線,解民生之需,“零距離”對話民意訴求,在城市環境管理服務、窗口事項辦理流程優化等方面,備受百姓認同,從而實現了成都高新區政務服務中心“局長進大廳”區、街道、社區的三級覆蓋,確保了活動的精細化推進。
據記者了解,創新政務服務一直是成都高新區實現長期持續高速發展的秘訣之一。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秉承“小機構大服務高效率”的理念,按照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緊扣企業需求,積極探索創新,構建了以“331”(即三級政務服務、三段式企業服務、一站式呼叫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政務服務體系和以“5平臺”(即企業孵化平臺、公共技術平臺、梯形融資平臺、人才支撐平臺、國際交流平臺)為主要內容的企業增值服務體系,努力幫助企業解決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資金、人才、技術、場地等實際困難,貫穿于企業發展的全過程,落實到企業服務的全覆蓋,使政務服務的“軟實力”成為帶動區域產業發展、經濟增長的“硬支撐”。
來源:中國日報四川記者站(記者 李渝 賴力) 編輯:許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