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樓盤的售樓小姐向顧客介紹周邊環境 河南商報記者趙卓/攝
由于受到持續調控,住宅性地產利潤越來越薄,房企也在采取各種各樣的應對策略。這其中,轉型成了說得最多的一個詞。
業內人士認為,現在的轉型,一種是開發區域的轉移,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甚至縣鎮轉移;另一種是產品結構的轉變,從原來的住宅地產向商業、旅游、養老、影視等多種地產轉變。
但轉型也要根據自己的特色,揚長避短,否則“一窩蜂地轉,很可能將自己轉死”。
轉型
有的進行區域轉移,有的調產品結構
持續調控,讓住宅性地產的利潤越來越薄,開發商該如何應對?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經濟研究所所長李曉峰說,為了規避風險和應對調控,河南的不少房地產企業都做出了轉型突破。大致有兩類:一是區域轉移。離開一、二線城市,進入三、四線城市以及下面的縣城鄉鎮。
二是改變產品結構。“比如有的從住宅轉向商業地產,還有的轉向旅游、養老地產等。”
區域轉型的原因在李曉峰看來主要是一、二線城市的調控比較嚴,另外國家今后的發展戰略重點已調整為發展中小城市,今年2月國家出臺了一個政策,中小城市能解決戶口。“包括咱們鄭州,都要大力發展衛星城市。房地產企業的這個轉型也是順應了政策大方向。”
從易居中國研發機構企業中心近期公布的《中國房地產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智庫》可以看到,在嚴厲的宏觀調控政策背景下,地產行業出現了商業、旅游、體育、養老地產,甚至文創、影視地產等概念。
河南鑫苑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姚莉說,2011年主流房企的年報中,不約而同地將商業地產作為一大亮點加以闡述。萬科、中海、保利等以住宅開發為主的房企,均表示未來住宅與投資型物業的比例達到2∶8或3∶7。姚莉透露,“未來幾年鑫苑會在剛需住宅、商業地產及城市綜合體項目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嘗試。在夯實完善二線城市發展根基的同時,計劃進駐三線城市。”
模式1
做住宅也做商業、旅游、影視地產
在鄭州清華園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師凱倫看來,房企轉型多是根據土地性質和市場定位,做混搭。
清華園主攻北區和西區。北區的環境決定他們開發出了以溫泉和休閑文化為主的清華憶江南項目。“清華憶江南是典型的游閑地產。而它的旁邊,是中原影視城,如果歸類,清華憶江南可以算是影視地產。”
而在西區,根據周邊西流湖、尖崗水庫等自然環境,清華園做出了低密度、多種樓盤結合的清華大溪地,還開發了集商業、游樂和住宅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天倫集團的主營業務則不僅有房地產開發,還有天然氣及其他行業的投資。
河南天倫地產集團常務副總經理李宏偉介紹說,去年年底,天倫與滎陽市廣武鎮政府簽署了《廣武山旅游項目合作協議》。項目預計投資50億元,涵蓋桃花峪及漢王城村、霸王城村等兩萬畝的行政村。這里的楚河漢界、漢王城、霸王城、三皇寨等自然旅游資源,要么沒開發出來,要么破破爛爛。
協議顯示,天倫集團將在5年內將桃花峪景區建設成國家5A級旅游景區,涵蓋的幾個行政村要建成全國特色景觀名村。
在業內人士看來,天倫集團的桃花峪項目,既是典型的旅游地產,又是農村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特色鮮明的“下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