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雞湯進補并非人人適合
清遠的氣候最明顯的是夏季和冬季,因此處暑在當地更多的意味是夏季向冬季過度的其中一個節氣。從養生的角度來看,由于秋季空氣逐漸變冷,可促使栓塞、中風、支氣管哮喘、消化不良、膽結石絞痛、心絞痛等病發作,因此,這個時候是中老年人抵御一年一次涼寒天氣的開始。
根據秋季的特點,處暑之后,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進行保健,如西洋參、沙參、麥冬、百合、杏仁、川貝、胖大海等,平素為陰虛體質的人,可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大補陰丸等。
值得一提的是,秋季又進入大補的黃金時間,老年人、體弱多病者或處于恢復期的病人,都習慣用老母雞燉湯喝,甚至認為雞湯的營養比雞肉高。其實,雞湯所含的營養比雞肉要少得多。據研究,高膽固醇、高血壓、腎臟功能較差者、胃酸過多者、膽道疾病患者,不宜多喝雞湯。如果盲目以雞湯進補,只會進一步加重病情,對身體有害無益。因此,老年人要少喝雞湯。
這時候可適當吃些蘋果,因為蘋果有收斂和固澀的作用。晚飯前用蜂蜜15克(約一食匙)對水50毫升飲用,因為蜂蜜不僅有潤腸通便功效,常服還可調節人體生理機能,使身體健康,延年益壽。老年人多有肝腎陰虛,加之感受燥邪易導致肺部疾病,預防這類疾病,飲食上多遵循生津潤肺的原則。
(實習編輯 唐桑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