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國有銀行的2012年半年報截止已經全部公布,相比去年同期,凈利潤增長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銀行家們承認,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銀行的盈利能力和風險管理都承受著壓力。而伴隨著風險的積聚,五大銀行將如何走出困境?
今年上半年,五大國有銀行的凈利潤之和突破4000億元,最高的依然還是工商銀行,實現凈利潤1232.41億元,同比增長最快的是農業銀行,增速為20.8%。這樣的數字和去年同期以及今年年初的數字相比差了很多,因為那時候的五大銀行凈利潤增長基本上都在20%至30%的區間內。雖然增速最快,農業銀行董事長蔣超良還是感到了經濟下行的壓力。
蔣超良:經濟下行,對于銀行業的盈利、銀行業的風險管理,特別是資產質量的維護,操作風險的防范,可能會產生一些影響。從農業銀行來說,已經在年初做了一些合理的安排。下半年總的看,我們的業務經營,特別是凈利潤的增長幅度會有所調整,下行的態勢跟我們的同業一樣,這一點是確定無疑的,但是資產質量的維護,我們還是有信心的。
在今年的半年報中,雖然五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都有所下降,但是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的不良貸款余額都有小幅上升。在經濟減速環境下,哪些地區和行業風險更高?不良貸款率和余額保持雙降的建設銀行副行長陳佐夫做了詳細分析。
陳佐夫:今年是兩個特點,不良率上升是一個在中部地區,就是長三角地區,主要是浙江、江蘇、上海,第二就是集中在批發業、零售業,包括制造業,對這兩個行業,我們現在才去比較關注的態度,一個是加強我們的貸后管理,包括加大在這幾個地區的不良貸款處置。
除了經濟減速,銀行業面臨的壓力還來自利率市場化。雖然從年報上看,五大銀行的凈息差暫時沒有出現大幅下降,但銀行家也承認,六月七月兩次降息和擴大利率浮動空間對上半年的影響還沒有完全顯現,下半年很可能會產生實實在在的影響。因此工商銀行行長楊凱生又一次談到了銀行盈利模式一定要轉型。
楊凱生:中國的銀行業,確實不應該再過度依賴存貸利差的收入,來保持自己盈利能力的增長。應該走出一條總資產規模不無限擴大,而盈利能力卻可以持續增長的新的路子,這條路子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繼續積極發展中間業務。
盡管全球金融危機還在谷底徘徊,五大銀行卻一致看好國際業務的擴張。而已經晉身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的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也認為,人民幣業務,是中資銀行走向海外的可以利用的優勢。
李禮輝:我們的海外業務,就業務比重和利潤比重,大概在22%、23%。我們還是希望作為一個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銀行,未來幾年,海外業務占的比重逐步達到30%左右。海外人民幣業務,跨境人民幣業務肯定是帶動我們未來海外業務的重點,包括公司金融方面的業務、金融市場方面的業務等等。記者 何京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