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日),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實踐隊發布的《武漢市公租房運行效率調查與評價》調查報告顯示,武漢首批公租房運行效率有待提高,該報告經調查后建議,對于不同的申請人群,尤其是負擔較重的老年人,應采取額外分類補貼,并成立專門的監管機構,避免出現申請人不是實際居住人等問題。
據悉,武漢于2011年11月在洪山區推出首批公租房,到目前為止,入住租戶共有210戶左右,已使用近6個月。
調查主要執行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工程管理1001班向菊華介紹,該報告是該校暑期社會實踐隊的公租房專題調研小組,耗時4個月,采取問卷、入戶調查等方式完成的。針對調查中公租房每戶1人到4人不等;年輕人與老年人混雜,但補貼標準都是80元的問題,報告建議,因將醫藥費等負擔較重的空巢、孤寡老人與其他住戶區別開來,“每人每月80元”中區分出老年人、普通家庭、剛畢業職工等,根據租戶不同的生活條件分別進行補貼。
此外,調查顯示,公租房對象與小區普通住戶有一定的區別,居民建議考慮成立專門的公租房物業管理部門,按相應規定統一收取物業管理費用;在各個公租房房源聚集地設立相應站點,定期對公租房進行質量檢查,及時解決租戶的生活難題;同時,可設立物業信息共享平臺,鏈接房屋開發商、設備供應商和公租房租戶,使開發商和供應商了解相關問題,及時提供售后維修服務。
報告還發現,目前全市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對公租房的運行進行監管,如洪山區保障房運營中心同時還負責管理還建房等其他工作。隨著全市公租房大范圍鋪開,建立一個專門處理公租房事務的機構很有必要,可以有效解決租戶從申請、入住到后期維護的各種問題,即可杜絕租戶被各個部門“踢皮球”,還可加大巡查抽查力度,避免公租房申請人二次尋租等問題。(黃振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