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時期處于人生的啟蒙階段,所接觸的知識、思想、價值觀、世界觀等,都將直接他們的未來,甚至關乎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所以對兒童的培養受到家長和社會各界的重視。重視歸重視,記者仍很迷惑,不知道該拿什么奉獻給孩子。
兒童是一張白紙,想怎么畫就怎么畫,畫成什么就是什么,可社會卻是個大染缸,本來五顏六色俱全,偏偏形成的主色調乃是混沌。是讓“白紙”在逐步領悟中形成自己的色彩,還是毫無遮攔地任由染缸浸潤?
兒童的本質是純凈的、天真的,毫無雜質,認為老虎也是可愛的動物,蚊子也會講童話,偏偏社會卻是復雜的,不僅老虎獅子不可愛,還有披著羊皮的狼。是讓孩子繼續純凈,還是告訴他真實的社會?
兒童的理想是美好的,好多人將來想當科學家,偏偏社會是丑陋的,科學家似乎已不再那么吃香,有錢的“干爹”卻橫行一時,遠比科學家風光。是讓孩子繼續沉浸在美好的理想之中,還是冷靜地與他分析社會的丑陋?
兒童的心靈是脆嫩的、柔弱的,懵懂之中已學會了主動呵護小雞小鴨小動物,偏偏社會是生冷的、剛硬的,即使不幸被車碾壓可能都無人伸手相救。是刻意保護孩子的脆弱告訴他“危難時會有人來保護他愛護他”,還是先讓社會變得柔軟?
兒童的學習是漸進的、素質的,偏偏社會卻是躍進的、應試的。是讓孩子在快樂中漸進學習,還是無奈面對應試教育拔苗助長?
理想的確很豐滿,現實真的很骨感,而且骨感得刺人、刺得人生疼!
我該拿什么奉獻給你,我的孩子?百思不得其真解,一直苦苦在摸索中求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可每個孩子的兒童期并非“其修遠兮”,我又該怎樣求索?
來源:新華網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