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位于東北和華北地區交匯地帶,屬于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境內有6條鐵路交匯,4條國道貫穿,高速公路網運輸便捷,民航機場可起降大中型客機。良好的區位優勢使得通遼市建立以物流為中心的集裝箱內陸港成為可能。
通遼集裝箱內陸港由通遼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沈陽鐵路局、營口港務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建設,總投資1.19億元人民幣,占地340畝,擁有2條1050集裝箱用鐵路專用線、17萬平方米集裝箱場站、4500平方辦公商檢樓和3萬平方米的生活附屬設施。內陸港滿足了通遼及周邊地區對集裝箱到發、裝卸、倉儲和運轉需求。與商檢、海關、工商、稅務等單位協同工作,實現了通達海關,公鐵牽手,海鐵聯運,使通遼市實現無海有港,成為“通關達海”的內陸口岸城市。
經過幾年的發展,內陸港已成為通遼市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支柱。每天,來自通遼及周邊地區的玉米、淀粉、煤炭、木材等大宗貨物通過內陸港發往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2010年,內陸港貨物運輸量達2.2萬標準集裝箱,預計今年將達到4萬標準集裝箱。據通遼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武隨文介紹,2010年通遼市物流業增加值達100億元人民幣,占全市GDP的十分之一。內陸港靠近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區的區位優勢也發揮出重要作用,目前,通遼市煤炭運輸量居東北地區第一位。
通遼市實施的“兩個內陸港、五大園區、十大重點項目”物流業規劃已初顯成效,大物流火車頭正牽引著通當地域經濟穩健、高速發展。
來源:中國日報網(記者 張少虎)編輯:孫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