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經過30多年的努力,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取得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進展,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已經確立。改革開放前,我國所有制結構中,全民所有制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占絕對優勢。經過改革,逐步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格局。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積極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通過大力發展股份制,吸引和組織社會資本,放大國有資本的功能,提高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建立現代產權制度,保障所有市場主體平等的法律地位和發展權利,為多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的競爭和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的收入分配關系,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勵一部分地區和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逐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微觀經濟主體活力顯著增強。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大多數國有企業實行了股份制改造,轉換了經營機制,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企業活力不斷增強。雖然國有企業數量減少,但國有經濟總體效益反而持續提高,控制力和影響力增強,資產規模不斷增加。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成為促進增長、擴大就業、繁榮市場的重要力量,其中不乏具有相當實力的大型企業,日益顯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多元化的市場主體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正在茁壯成長。目前,有69家中國企業進入世界500強。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通過改革,我國基本建立起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機制,在全部消費品生產和絕大部分生產資料生產中取消了指令性計劃,95%以上的商品和服務已由市場決定價格。建立了多層次的消費品市場,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市場迅速發展。各類市場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逐步形成了體系完整、機制健全、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使各類商品交換能夠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進行。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通過價值規律調節供求關系,商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大為增強,絕大多數商品呈現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今天的中國,不僅徹底擺脫了商品匱乏的短缺經濟時代,而且已經越來越注重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率的提高。
——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1978年前,我國對外貿易規模小、貿易伙伴少、貿易方式單一。在改革開放中,我國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大幅提高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水平,積極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對外開放從局部地區向全國推進,從商品貿易向投資和服務貿易推進。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30多年來,中國已累計建立163個雙邊經貿合作機制,簽訂129個雙邊投資協定,簽署10個自貿協定。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世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中國已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出口國和第二大貿易進口國,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國和第五大資本輸出國。中國在全球和區域經濟合作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推動了APEC、中日韓、10+3、中亞五國等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的建立和發展,并通過G20、WTO等國際機構和平臺,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與國際社會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分享發展機遇。
——宏觀調控體系不斷完善。改革開放前,國家對經濟的調控主要是通過指令性計劃進行直接調控。通過深化計劃、財政、金融、投資等方面的改革,實現了宏觀調控從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為主的轉變。國家主要運用經濟、法律的手段,并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進經濟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抑制通貨膨脹,基本形成了開放條件下較為穩健的宏觀調控體系。在長期宏觀調控的實踐中,有效解決了投資過熱、通貨緊縮、金融秩序混亂、貨幣過量發行、物價漲幅過高等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改變了計劃經濟時代經濟多次大起大落的狀況,保持了持續較快穩定增長。面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沉著應對,果斷采取了擴大內需等一系列政策,及時推出經濟刺激計劃,迅速扭轉經濟下滑趨勢,不僅避免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動蕩,而且成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各項社會事業改革和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我國在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方面,長期存在著“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社會保障“安全網”建設比較滯后。在改革中,我們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努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使居民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長,群眾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優先發展教育,在全國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在校大學生數位居世界第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研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不斷提高。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繁榮。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社會保險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重點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形成,各項社會保障覆蓋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穩步提高。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的巨大成就,標志著我們正在實現從傳統的家庭保障和計劃經濟時期的單位保障,到今天社會保障的歷史性跨越。
通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進步,綜合國力大幅躍升,人民生活大為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47萬億元人民幣,上升到世界第二位,按不變價格計算是1978年的22倍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5300美元,是1978年的16倍,已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吃穿住行用水平明顯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發展,教育、科技、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更好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得到鞏固和發展。這些成就充分展現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