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姓服務無小事(勞動者之歌)(圖)
張玉鋒(中)在指導農電工。王延峰攝
人物小傳:張玉鋒,1968年3月生于河北省邯鄲縣一個農民家庭。18歲高中畢業,在民營企業當過電工,回家種過地,開過摩托車修配門市,2000年5月應聘為邯鄲縣供電公司農電工。獲得國家電網系統優秀農村電工、勞動模范,河北省十大金牌工人、五一勞動獎章、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等榮譽。
能夠成為供電行業的行家里手,張玉鋒覺得源自于他小時候的一件事。
8歲那年的一天深夜,母親因病急需輸液,碰巧家里停電,電工請不來,他舉著煤油燈配合醫生扎針。那時,他閃過一個念頭,當一名好電工,讓鄉親們想啥時候用電就能用上電。這個夢想讓他苦練電工本領。直到2000年5月,邯鄲縣供電公司公開招聘農電工,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一干就是10年。
用電戶把他深深地記在心里
張玉鋒把青春奉獻給了自己鐘愛的電力事業。
2002年1月,縣電力公司對祝村實施農網改造,需要架設延伸10千伏線路780米,0.4千伏配電線路2000米,安裝變壓器兩臺,容量200千伏安,工程量大,并且要求在春節前完成。時值數九寒天,地凍三尺,施工非常艱難。
接到任務后,張玉鋒沒有提任何困難,他帶領15名同事頂嚴寒,冒風雪,克服常人難以承受的種種困難堅持施工。當工程完工通電的那一刻,400戶村民家的大門上,已貼上了鮮紅的春聯……
隨著農網改造工作的不斷深入,農村低壓管理工作量逐漸增加,除認真抄表、核算、收費外,他還主動替用戶查找線路故障,及時解決由于線路漏電而造成的電費額增多問題。
為提高工作效率,他自己攢錢買了摩托車,為用戶代辦各種用電手續。他還發揮專長免費為用戶維修電器設備,主動為孤寡老人改造室內線路,得到用戶的廣泛稱贊。6年來,他負責的村從沒有發生欠費和竊電現象。
在張玉鋒的心中,為百姓服務無小事。有時回家剛一進門,一個電話打進來他又走了;有時半夜三更一個報修電話,他掀開被窩穿上衣服就出發了。多少年來,走過多少戶、檢查過多少線路,他已記不清了,廣大用電戶卻把張玉鋒深深地記在心里。
光憑熱情不行,要當知識型的農電工
張玉鋒深知,當好農電工光憑熱情不行,必須具備過硬的技能。為此,一有空他就主動向“高人”請教,盡力掌握各項操作要領。每天最早亮燈的是他家,最晚熄燈的也是他家。
為了購買一本自己喜愛的專業輔導書,他到石家莊甚至遠赴河南許昌去買,有時一個月的工資全部花到了購買工具書上,家中的電力專業書籍,幾乎能開一個專業書店。他通過刻苦自學取得了本科學歷和技師職稱。
將線損降低下來,一直是供電企業一大難題,可是張玉鋒偏要啃下這塊硬骨頭。通過廣泛的調查,結合配電線路“點多、線長、面廣”的特點,從基礎工作入手,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請教,苦苦鉆研專業書籍,他在較短的時間內摸清了線路、設備上存在的問題,并總結出了一系列線路降損辦法。
他采取正確補償電容、減少線路損耗、對高壓用戶嚴格執行“三封”制度等措施,同時加強了對用戶勤查,以嚴防竊電、減少管理漏洞,并及時切除空載配變,使10千伏線損率明顯下降,線損率降到3.7%以下,連續4年在全公司名列第一,每年可為企業增效70萬元以上。
張玉鋒不忘和同事共同提高技能。他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對知識點進行系統分類歸納,量化各種操作技能訓練,細化每個技術動作,設計出了標準化操作流程,作為公司培訓農電工和供電所長的指導手冊。
2005年至2007年間,他帶出的團隊,在河北省電力公司舉辦的各種比賽中,多次榮獲個人、團體第一,先后有8人次榮獲大獎。
勞動者感言:青春只有奮斗才美麗,只有拼搏才有意義,只有奉獻才無悔。
張玉鋒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