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能手王智成二三事 ——記“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獲得者王智成
2010年“五一”前夕,王智成獲得了2010年度“全國勞動模范”的稱號。3天后,王智成參加完全國勞模表彰大會載譽歸來,自治區領導親臨迎賓館與包括王智成在內的新疆勞模們親切座談。這一刻,成為王智成人生中璀璨奪目的一瞬間,將永久地收藏在他的記憶之中。
他讓老外折服
2001年初夏,T2航站樓的各種設備正在緊張安裝中。候機樓管理部為學到國外先進技術,保證今后航站樓的平穩運行,特抽調包括王智成在內的部分技術人員參與行李輸送設備的現場安裝工作。這套系統是由法國廠家供貨并負責安裝的,也是國內各機場公司中最先進的一套設備。一開始,法方人員為了測試中方人員的能力,有意安排一些簡單線路安裝工作,安裝結果令法方很不滿意。原來我方只注重工作效率和準確率,卻忽視了施工工藝這一環節。
“當然并非全不合格,有一小段干得還是很不錯的。”線纜捆扎得該直就直、該彎就彎、恰到好處,既與圖紙完全吻合,又美觀耐看。法方人員通過翻譯,要求見識一下這位與眾不同的機場電氣技術人員。王智成自信而又不失禮節地走到法方人員面前,法方人員投來贊許的目光。繼而將王智成領到控制柜前說:“你能否在7天時間內完成這個柜內的全部接線。”其余的人要么沉默不語,要么接連搖頭。事實擺在面前:全柜各種線路近10種,有2000多個線點。王智成用力地點了點頭,算是領受重任。
王智成僅用4天時間就完成了所有的線點安裝。經測試:2000多個點工藝完美、無一差錯。
法方人員服了,豎起大拇指說:“中國人,好樣的!”
“活地圖”與“發明家”
2002年,T2航站樓調試階段,王智成足足花了近100天時間,每天在近5萬平方米的候機樓內登高爬低,硬是把樓內的各個角落跑了個遍,把各種設備設施的位置、走向摸了個清。如果在資料庫里未查明問題,到他的小本子里去翻翻就可以找到答案。以至于在新航站樓正式投入使用后,每天在對講機里,王智成的名字被呼叫的頻率最高。
2002年5月,新候機樓開始迎接第一批旅客,電氣維修人員也全面接手了新樓內所有電氣設備的運行保障任務。
人手少,任務重,更換各類燈具的工作量比原來增加了十幾倍。為旅客提供照明的燈具大部分處于3.5米的高度,每更換一盞燈具,必須要使用一把梯子,并且二人配合才能完成,耗費人力又不安全。王智成經過多次試驗,一套“節能燈快速更換器”研制成功了,現在一個人不用攀梯子就能更換高空螺口節能燈。
T2航站樓東西兩頭各有一個高低壓配電室,值班人員只能在其中一個配電室值守,無人值守的配電室沒有安裝失壓報警裝置,值守機房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得到該室掉電的信息反饋,存在很大的故障隱患。2007年,王智成經過現場調查,親手繪制圖紙并自行設計制造了報警裝置。經反復測試,報警裝置性能穩定可靠。
用“技術過硬、精益求精、默默無聞、無私奉獻”這16個漢字來概括和評價王智成是客觀而公正的。
來源:新疆日報 編輯:鄧京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