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著燃燒的一團火 與雷鋒精神同行
燃燒,火了一個時代
西藏的雪白哈達、新疆吐魯番的葡萄干、守島戰士制作的和平鴿雕塑、祖國四個端點哨所的泥土……在雷鋒連榮譽室,那些來自各地的“精神能源”令參觀者心動情涌。每份禮物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也給了雷鋒戰友們無窮的動力。
“雷鋒班”第十七任班長鄭金寶,應邀到50公里外的武警某支隊作報告。頭一天突降大雪,車輛無法通行。他從凌晨出發,頂風冒雪艱難跋涉5個小時準時趕到會場。
“雷鋒班”第十八任班長趙宏光,在5天時間里,輾轉奔波于北京、天津的各個學校、企事業單位,連續作20場報告,參加5個座談會,因過度勞累暈倒在講臺上。
如果說“雷鋒班”、“雷鋒連”的官兵們向社會大眾展示了一顆顆美麗的心靈,那么雷鋒紀念館就是滋養出這些美麗心靈的道德殿堂。
當年,雷鋒犧牲的第三天,無比悲痛的官兵們流著眼淚把雷鋒用過的沖鋒槍、手電筒、節約箱,穿過的千層底襪子,讀過的《毛澤東選集》,寫的日記,以及雷鋒工作生活照片搜集起來,在營區建起了“雷鋒烈士事跡展覽室”。這就是雷鋒紀念館的雛形。
此后,他們走到哪里,就把雷鋒紀念館建在哪里,并持續向社會開放。1992年9月,該團新營區落成,一座匯集了各種珍貴歷史資料的大型雷鋒紀念館也隆重開館。
農民張守仁為了向不愛學習的兒子驗證“雷鋒是真的”,賣掉家里棉花,湊上600元錢,帶著兒子千里迢迢從河北蔚縣趕到“雷鋒團”。在“雷鋒班”聽故事,在紀念館看展覽。父子倆越看越激動,從頭到尾看了4遍。
“俺要是不學雷鋒,不活個人樣兒,俺就不叫人。”一個個故事讓張守仁的兒子立下誓言。第二年8月,張守仁給“雷鋒團”寄來了兒子的成績單和“三好學生”獎狀……
被判10年徒刑的何鳳新,本已萬念俱灰,自從參觀了雷鋒紀念館,深受感動,不僅積極改造,還在減刑獲釋后主動加入撫順市學雷鋒報告團,用自己的經歷警示他人。幾年來,像他這樣在雷鋒團被喚醒良知、重塑人生的服刑人員就有200多名。
雷鋒團政委王洪剛告訴記者,50年來,團隊官兵應邀擔任了全國400多所學校校外輔導員,與軍內外383家單位簽訂共建協議;為28個省市社會各界作報告4200多場,聽眾達640多萬人;收到國內外各類信函47萬多封、賀卡3300多張,官兵回信23萬封。雷鋒紀念館接待國內外參觀者150多萬人。
來源:人民網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