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邦:義渡鄉(xiāng)鄰49載 不知救過多少落水人
最近,阜陽市很多人紛紛議論一位平凡的人老邦:“運河口上擺渡船,49年不收糧和錢,積勞成疾離人世,送別百姓淚如雨。 ”
老邦,大號劉振邦。他所擺渡的運河,在阜南縣趙集鎮(zhèn)北邊、劉振邦家所在的劉翟村的后面。這個地方歷史上有渡口,也有艄公。不幸的是,“大躍進”時,老艄公死了,再沒人擺渡了。兩岸人來往,要上繞10里路或下繞7里多路。當時的大隊部決定恢復老渡口,但卻沒人肯干。 1963年初,22歲的劉振邦,孤身一人無妻小,主動向干部提出:“只要給俺記工分,有碗飯吃就行了,這渡我來擺。 ”
從此,劉振邦在渡口搭草棚,帶著炊具和衣被,一年365天不離崗,盡力給他人提供方便。夏季,大水頻發(fā),河面變寬,他只能睡在船上;冬天,他掃雪破冰,從不耽誤過河人。每天哪怕到了半夜,只要有人喊要過河,他應一聲就起身劃船。從春到夏,從秋到冬,一年年過去了,劉振邦逐漸被 “老邦弟”、“老邦兄”、“邦叔”、“邦爺”所代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老邦分到了地,就是無法脫身種地弄錢花。村干部也很體貼他,允許他收點擺渡費。老邦一聽,擺著手說:“不行,不行,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怎么好意思呢! ”
許多人說他傻,什么年代了,還做虧本買賣?他每次聽到這些話,總是笑笑。他有自己的想法:小時候拜師學推拿,老師從來不收錢,做人就要做老師這樣的人。不知有多少回,坐船人當面給錢被拒絕后,就把錢悄悄丟在船板上。老邦發(fā)現(xiàn)后立即追上岸,硬把錢還了。他說:“我要收錢,還是老邦嗎? ”有人不理解,問他油鹽錢從哪里來,他說:俺養(yǎng)雞、捕魚也能弄點零花錢;如今老了,政府什么費用都給解決了,還收錢干啥?
多少年過去了,老邦不知奮不顧身救過多少落水人。他還運用推拿技術,義務為河兩岸不少人治好了腰腿病。年過六旬的農(nóng)民劉貴臣,年輕時干活摔壞了腿,抬到老邦面前讓他治療。沒想到,經(jīng)老邦拉拉推推,老劉的腿很快就好了。
2011年深秋,水淺船停,過往行人要么赤腳蹚水,要么繞道很遠過橋。老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決心自己動手修簡易橋。他弄來很多玉米稈捆扎起來,放在河中水淺處,用硬泥土壓上,再找來破水泥板蓋在上面,筑成一座長30米、寬1米多的“橋”。老邦已經(jīng)不是當年的老邦了,70歲出頭的他,由于長期勞作,患上多種疾病。今年2月3日,他突發(fā)心肌梗塞,送醫(yī)院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這消息人傳人、村傳村、鄉(xiāng)傳鄉(xiāng),傳遍了潁淮大地。遺體告別那天,四鄰八鄉(xiāng)的鄉(xiāng)親們都來了,有位老太在靈堂上哭昏了,直怪世上沒有神醫(yī)。幾位老人拉著兒子孫子來到老邦的大照片前說,你爸落水是老邦救活的,你媽的腿病是老邦治好的,千萬要記住老邦。79歲的劉宗英大爺、老邦的朋友,一字一句地說:“你放心走吧,大家永遠想念你!”
來源:安徽日報 編輯:張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