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鏖戰建成中國最大內陸港 撐起古城港口夢
歷時77天 行程16000公里
「2011·新筑歐亞大陸橋活動」精彩紛呈
一條商機涌動的黃金通道 一次舞動歐亞的合作之旅
“新歐亞大陸橋”從中國的連云港到荷蘭鹿特丹港,全長10870公里,中國段4131公里,是我國通往歐洲的便捷通道。盡管“新歐亞大陸橋”較老歐亞大陸橋(從俄羅斯東部符拉迪沃斯托克經西伯利亞大鐵路至歐洲各國)平均運距縮短了2000~5000公里,在理論上具有明顯優勢,但由于“新歐亞大陸橋”沿線國家鐵路標準不一、運力不足,加上中亞地區“灰色清關”現象屢禁不止、我國海運、港口、鐵路、口岸運輸部門的信息系統缺乏有效銜接,致使這條對我國經濟舉足輕重的“黃金通道”長期“通而不暢”,我國95%銷往歐洲的貨物不得不舍近求遠繞行海路。
正如西安市副市長韓松在「2011 新筑歐亞大陸橋活動」啟動儀式上指出的那樣:“新歐亞大陸橋”關系到我國的能源安全、環境安全和地區穩定,關乎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向西開放戰略和關—天經濟區發展戰略的成敗。—— 開拓“新歐亞大陸橋”黃金通道、疏通我國向西發展的經濟大動脈,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雄關漫道 一次彪炳史冊的絲路探索之旅
2011年9月24日,“歐亞經濟論壇”的帷幕尚未塵埃落定,另一幕注定要寫入史冊的精彩大戲旋即登場。隨著陜西省副省長景俊海一聲令下,一輛滿載陜西名產的“長安號”列車汽笛長鳴,從西安國際港務區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緩緩駛出,駛向它的目的地、古絲綢之路的終點——荷蘭鹿特丹港。與此同時,另一支由西安市副市長、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韓松和西安國際港務區管委會主任強曉安帶領的公路車隊,在轟鳴的馬達聲中,開始了他們舞動歐亞的漫漫征程。
此次活動,公路車隊代表團穿越嘉峪關、出境霍爾果斯,沿“新歐亞大陸橋”、經河西走廊、天山山麓,穿越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土耳其、希臘、意大利、瑞士、德國等9個國家、29座城市,行程16000余公里,堪稱一次彪炳史冊的新絲路探索之旅。
正如荷蘭經濟部統計局高級研究員Molders所言:在新時期,重構歐亞大陸橋這一國際貿易和物流通道,也是沿橋國家的共同需要。他稱贊“新筑歐亞大陸橋活動”既是在中國向西開放戰略和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歐亞各國經濟合作的具體實踐,也是沿橋國家與中國海關通關問題的實際體驗。
成績斐然 一次務實高效的經貿合作之旅
在77天的活動行程中,西安國際港務區先后與阿拉山口口岸和霍爾果斯口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為西安國際港務區“西聯東進”戰略的實施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在烏魯木齊召開的“國際內陸港路橋經濟合作發展論壇”上,西安國際港務區一口氣與新疆廣匯實業、北京悟石集團等四家企業和機構簽署了投資合作協議。
在鹿特丹舉辦的“新歐亞大陸橋上的璀璨明珠——西安國際港務區推介會暨西安國際港務區駐鹿特丹辦事處揭牌儀式”上,西安國際港務區牽手荷蘭貨代有限公司,并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
鹿特丹貨運協會副主席Visser表示:“我們非常希望以西安國際港務區為媒介吸引更多的中國企業進入歐盟市場,特別是經新歐亞大陸橋的便捷通路。鹿特丹已經為此做好了準備。”
亮點紛呈 一次行程綿密的宣傳推介之旅
浩浩蕩蕩的公路車隊是“播種機”,更是“宣傳隊”。所到之處一路播散友誼和合作的種子,對陜西、西安和西安內陸港進行了很好的推介和宣傳。
活動翌日,“西安國際內陸港與關中—天水經濟發展推介會”在天水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舉辦,受到當地政府、企業和媒體的廣泛關注。9月26日,公路代表團途徑蘭州,舉行了別開生面的“西安國際內陸港與西部區域經濟座談會”。9月30日,“國際內陸港路橋經濟合作發展論壇”在烏魯木齊市召開,成果豐碩。
11月18日,在中土建交四十周年之際,強曉安邀請省工商局副局長徐君峰以及伊斯坦布爾市政府、土耳其物流協會等單位負責人共同為“西安國際港務區駐土耳其辦事處”揭牌,西安國際內陸港運營模式引起土耳其AST公司、伊斯坦布爾商業家和商人協會、Dorak集團等眾多機構和企業的濃厚興趣。
12月9日,籌備已久的“新歐亞大陸橋上的璀璨明珠——西安國際港務區推介會暨西安國際港務區駐鹿特丹辦事處揭牌儀式”如期舉行,韓松與鹿特丹貨運協會副主席Visser共同為“西安國際港務區鹿特丹辦事處”揭牌。鹿特丹貨運協會主席Hans、荷蘭經濟部統計局高級研究員Molders,以及歐洲大宗貿易公司、荷蘭能源公司、荷蘭國際新能源集團的代表與我代表團成員濟濟一堂,共話合作、展望未來。
自覺擔當 一次不辱使命的跨國開拓之旅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的“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引導外資到中西部地區投資,擴大服務開放,擴大境外投資合作”,“要深化國際合作,加強同周邊國家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努力改善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
此次“起航國際內陸港,復興絲路大輝煌,陜西開放型經濟——‘新筑歐亞大陸橋’”主題活動,通過對“新歐亞大陸橋”的實地踏勘,代表團一行向西了解了沿線貿易、物流的發展環境,搜集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信息資料。通過舉辦一系列推介會和招商會,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加強了聯系,增進了了解,推動了合作。這既是對“新歐亞大陸橋”大通關模式的一次跨國開拓,也是對“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具體實踐。
《荷蘭日報》撰文評價說:“他們的這種想象力、‘無中生有’的做法,具有荷蘭人‘圍海造田’的精神。促進‘新歐亞大陸橋’的暢通,絲毫不比當年‘東方新航線’開通的創舉遜色……”
來源:西部網 編輯:許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