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影展概念海報超炫亮相 以“電影”實現與世界對話
7月19日,由青海省西寧市人民政府、中國電影評論學會聯合主辦的“2012年度FIRST青年電影展”在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中心城市——西寧正式拉開帷幕。西寧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市總工會主席王海紅,副市長金九辰,副秘書長何斌,市文化廣播電視局局長趙冬,與 FIRST青年電影展創始人宋文先生, 聯合創始人楊巍女士、李子為女士及部分影展主創人員、開幕電影《飛越老人院》導演張楊共同出席開幕儀式,揭曉炫酷海報。導演張楊到場參與開幕影片展映,并在放映結束后,與青年觀眾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
西寧以“電影”這種全世界共同的語言 實現與世界對話
7月19日下午14:30,第六屆FIRST青年電影展在西寧橙天嘉禾數字影廳舉行了簡約的開幕儀式。 FIRST青年電影展創始人宋文先生在現場表示:“影展已使更多青年電影從業者將青海西寧當做實現電影夢想的沃土。‘西寧影展’在大美青海整體傳播中正在以最大程度展示給世界,每年眾多電影界的明星、前輩和數以萬計的青年影人通過深度參與影展,使青海西寧與電影有了最美的約會,青海西寧正以‘電影’這種全世界共同的交流語言, 實現與世界的互動交流與發展。現在‘FIRST青年電影展’還處于發展初期,真誠的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共同將中國青年自己的‘青年電影節’拓展至更高的標準,吸引全世界的青年電影創作者來這里展映交流”。
2012概念海報超炫亮相 “板磚”青禾獎——年輕電影人的圖騰
開幕儀式的最大亮點當屬開幕嘉賓張楊及影展創始人宋文共同揭開了影展本年度概念海報的神秘“面紗”。手繪設計感且寓意特別的插話海報,獲得在場青年人的喜愛。海報中,FIRST青年電影展特色“青禾獎”的非著名“水晶板磚”被形態各異但獨具青年人特色的手簇擁著,統統指向“FIRST板磚”。海報圖案突出了水晶板磚與青年人之間密不可分的聯系:FIRST青年電影展的“水晶板磚”既是青年人叩響電影之門的“敲門磚”,也是青年人踏上電影之路的“奠基石”,彰顯了青年人的“自由”與“勇氣”,更彰顯出FIRST青年電影展推動“現實主義電影復蘇”的理想。
選擇《飛越老人院》開幕 旨在回歸人文關懷視角推動現實重現
FIRST青年電影展一直致力于推動青年電影“現實主義的復蘇”,而選擇《飛越老人院》作為影展本年度的開幕影片,其用意在于鼓勵當下的青年電影人及觀者將關注視角重新回歸人文關懷,讓電影成為表達最真摯情感的語言。影片匯集了吳天明、許還山、李濱等眾多老藝術家,在這部將關注視角直指中國老年群體現狀的電影中,不僅能看到“老齡化”這一社會問題的反射,更能一窺導演張楊的人文情懷。與當下商業片不同的是,這部影片讓在場的觀眾“溫暖而踏實”的感動了一把。我們終將老去,而電影將記憶永恒,張楊導演拍片總是從“感動自我”出發,只拍有感而發的電影,這一點作為經驗豐富的電影創作者能保持這樣的情懷尤為重要,現實關懷應該是更多青年電影人選材的方向。
張楊與青年觀眾交流創作心得 坦言電影需要人文關懷
在放映結束后,《飛越老人院》導演張楊現身臺前,與眾位在場的觀眾共同交流創作心得。張楊的電影作品始終凸顯“人文關懷”,以往的作品諸如《愛情麻辣燙》、《洗澡》及《落葉歸根》,均是從不同的角度關注小人物生活的酸甜苦辣,而他今年的電影作品《飛越老人院》則在眾位老藝術家的支持下,將 “老年群體”以電影的方式與全國觀眾作了一次冷靜而客觀的交流,讓觀眾對老人的生活與精神世界引起更多的思考與關注。在與現場觀眾交流時,張楊坦言,“一部好的電影,必然有其社會責任感與現實關照,如果導演對自己的電影不敢動,就不要去拍,當然,工業化流程線的導演作品是另外一回事,青年導演的作品一定是自己非常沖動、自己不得不去的表達的故事,如果你沒有表達的欲望,強烈的說話的欲望,就要慎重,你是否真的要拍這個故事。”
影展表示,當下的電影人創作,真正缺少的不是耀眼的包裝,而是“接地氣”的創作態度。要在電影的道路上走得遠,勢必要像老藝術家一樣,扎根于生活,身體力行。青年電影人何時能夠得到觀眾發自內心的尊重?作品除了娛樂之外,能否發自內心地講故事?能否真正被觀眾評價為“好作品”?青年電影人在放眼未來的同時,需要關注當下的生活,關心身邊的人;注重現實表達,強調人文精神。
據悉,開幕儀式結束后,影展主會場的裝置藝術:雕塑-電影“現實的重現”、各主競賽單元展映、法國電影日、美國NextFrame國際大學生巡回電影節中國站、青年電影人訓練營、圓桌會議:“金融與電影的關系”、學術交流:電影的危險與機遇、星光大道、青年電影盛典、“拍誰計劃”青年導演項目創投會、電影嘉年華等各項活動將逐一開啟,為期十天的“青年電影盛宴”即刻開始, 這里聚集中國最具誠意的青年電影人,這里是青藏高原中心城市—西寧,我們在這里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電影從業者,一個放映地點、一塊放銀幕,就足夠了!讓青年電影與觀眾行成親密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