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談到自己的新校園———玉樹縣第一民族中學,14歲的藏族學生,巴青永措,眼里總是不禁的流露出欣喜。
這位結古鎮(zhèn)的藏族小女孩是玉樹第一民族中學的一名初二3班的學生,她和比自己大一歲的姐姐在同一個班級。在2010年4月14日地震中,這所學校在瞬間化為烏有,所有的學生轉到山西長治市長安慈善中學過渡就讀。然而就在地震后的以第二年的八月,一座嶄新的新校園,在原地竣工。
該校園是中鐵二局在玉樹的援建項目之一,工程規(guī)劃建設凈用地面積44200平方米,規(guī)劃總建筑面積為23000平方米。新校園的電子化教學設備,可移動黑板,嶄新的課桌,都讓巴青永措倍感欣喜。
新的校園可容納3000多名學生,擁有4個籃球場,這比地震前的832名學生的規(guī)模,要大出很多,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學校目前只有845名學生。
雖然有先進的儀器,但是由于震后缺乏懂技術的專業(yè)老師,導致學校的一些先進教學設備,并未能發(fā)揮其最大的作用。在談起電腦課是,巴青永措只是搖搖頭,說沒上過。
在談到師資力量時,該校的負責人表示,這是玉樹的學校普遍面臨的一個問:沒有足夠的專業(yè)老師來教學生的副科,例如美術,音樂和計算機等。
對此,玉樹副州長才玉表示,將會通過對外招聘和對內培養(yǎng)的方式,雙管其下,解決玉樹的師資問題。
對于巴青永措而言,她更大的期望是能夠早點搬到自己的新家中去。巴青永措的家,在地震中受毀,震后成為了千萬家庭重建中的一部分。在震前,她從家里不行到學校上學,因為很近,但是震后,全家一家五口都搬到了政府安置的臨時帳篷里,離學校很遠,每天都要和姐姐還有其他同學一起打的上下學。
但是經常要等很久才能等到車,所以巴青永措也時不時的會遲到,她說最長的一次是等了半個多小時才坐上車。
談到舊址上正在建設中的新家時,巴青永措總是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嘴角總會翹起。她在接受記者采訪一周前剛去看過未來的新房,雖然不知道哪天能入住,但是她隱約可以感覺到,自己的等待時間不會太長。
因為她知道新房隔壁,姑姑家的房子快要裝修了。 根據玉樹州政府的計劃,在8月底之前,要確保所有新建的院落式住宅具備入住條件,到9月底,所有樓式居住組團基本達到入住條件。
對于更加遙遠的未來,巴青永措夢想著自己能夠當一名舞蹈家,因為她喜愛跳舞,當在電視里看到舞蹈的畫面時,她經常會自己跟著學,還經常參加學校的舞蹈活動。對于舞蹈的喜愛,幾乎是所有玉樹藏族人的共性,甚至有人說,玉樹的藏族人,生下來就會跳舞。
舞蹈對于藏族人而言,似乎不是一項本領,而像是一個身份的印記。聊天時略顯羞澀的巴青永措,在聊到舞蹈時,會毫不猶豫的答應記者的請求,立刻投入到狀態(tài),在記者面前跳起他們最為擅長的鍋莊舞,即使沒有音樂,也可感受到那歡快的舞蹈節(jié)奏。
除了舞蹈之外,巴青永措還有一點讓人驚訝——那就是她和姐姐也在用防曬霜。因為每年的暑假都要跟隨父母去巴塘挖蟲草,會長時間在太陽下暴曬,姐姐便會要求爸爸媽媽買防曬霜,怕曬太黑了不好看了。
姐妹倆的要求,在雙頰大部分都呈現出高原紅的藏族人中,看似不太讓人理解,但是他們的父母卻答應姐妹的請求,給他們買了防曬霜。
無論這種請求聽起來怎樣,但是在一個正在從災難中恢復的地區(qū)而言,民眾有了求美之心,畢竟是件讓人欣慰的事。
來源:中國日報網 (記者 高啟輝)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