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航天員是一項特殊的職業(yè),肩負著重要使命,因此對他們的要求就比較特殊。從身體條件講,有齲齒、咽炎都不能當航天員,女性航天員更是要求自然分娩的已育女子。從訓練角度講,我國航天員無論男女,都要訓練上千小時。航天員在太空的生活如何?除了忙碌的飛行任務,有沒有可供放松的休閑方式?航天員如何面對太空可能遭遇的危險?本報將為你一一解答。
訓練內(nèi)幕
我航天員練垮俄教練
據(jù)了解,即將飛天的我國航天員飛行乘組已完成了飛行任務理論、專業(yè)技術等訓練項目,有針對性地開展了手控交會對接模擬訓練,各項操作技能熟練,身體和心理狀態(tài)良好。我國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fā)軔指出,“通過在地面的大量模擬實驗,航天員已經(jīng)掌握了手控交會對接的技術,這是他們與此前航天員相比的最大特點。”
龐之浩介紹說,航天員要在地面的模擬器中訓練,而且要加大難度,設置大偏差的科目,以增加控制難度,比如突然加大航天器的速度或姿態(tài)偏差,以訓練航天員在應急情況下的反應能力和處置能力。而且每一項環(huán)節(jié)都要訓練上百次,并進行各種考核,包括單項考核、年度考核,初選考核、定選考核等,執(zhí)行任務前,男女航天員都要完成有針對性的訓練上千小時。另外,在最終“上天”前還要進行一兩周的載人合練,進一步熟悉飛船、掌握程序,尤其是手控交會對接程序,達到人船匹配。乘組進發(fā)射場前還要進行最后的評估,最終確認執(zhí)行交會對接任務的能力。
在地面訓練時用到的模擬器和真正的航天器是1比1的仿真,但失重環(huán)境是模擬器無法效仿的。龐之浩說,目前人類的技術還不能在地面提供長時間的失重環(huán)境。可供航天員訓練失重的只有短時間的飛機拋物線飛行,每飛行一個拋物線可產(chǎn)生半分鐘失重,在失重飛機上可訓練航天員在失重情況下穿脫航天服、固定自己的姿態(tài)等。
“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當時俄羅斯教練怕中國航天員嘔吐不能承受,剛開始提出訓練的次數(shù)少一些。而實際上,無論訓練次數(shù)多少,每次交的費用都是一樣的。我國航天員提出要按標準次數(shù)訓練。訓練后,我國航天員沒事,反而是俄羅斯的教練吐得厲害。”龐之浩說,除俄羅斯外,美國訓練航天員失重的飛機型號是KC-135。
(綜合自《北京晨報》6月11日文章《“神九”航天員選拔訓練嚴格 不能有齲齒腳氣 》)
來源:北京晨報 編輯: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