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觀念”與“舟山精神”具有共通性
來其,是舟山日報副總編輯、作家,他向與會者介紹了“舟山精神”的歷史演變。2008年7月25日舟山市委《關于全面改善民生構建海島和諧社會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大力弘揚‘勇立潮頭、海納百川、同舟共濟、求真務實’的舟山精神”。這一新歸納,包含著對舟山發展新階段的思想內涵和精神特征的提煉,具有諸多深刻內涵。來其為此執筆寫作的舟山日報社論,就從舟山海洋文化、舟山人社會風俗闡釋了舟山精神的淵源。他說,舟山精神是舟山自古以來人文精神的沉淀。深圳“十大觀念”帶有深圳地方文化的印跡,與舟山精神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浙江海洋學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王和平說,深圳“十大觀念”是一面旗幟,具有號召力、感召力,有凝聚人心的力量。舟山精神與深圳觀念有著共通性,可以相互借鑒。“十大觀念”是解讀深圳改革發展的精要。如何學習和借鑒深圳觀念,結合舟山本地實際,深化發展舟山精神,是擺在舟山新區人面前的重要課題。
舟山學者對深圳觀念的肯定令人鼓舞
深圳特區報時評理論部副主任鮑傳文說,“舟山精神”具有海洋文化的特征,有很多民間文化因子。這幾天接觸舟山人,了解舟山的歷史和未來方向,發現我們同氣相求,相見恨晚。舟山建設新區,意味著民間的市場意識、創新愿望將得以充分釋放,將極大地促進舟山的發展。維護和完善市場經濟制度,對舟山的未來很重要。
深圳商報“文化廣場”主編張清說,參加會議的舟山學者、專家、官員,都有強烈的海洋文化意識、很強的獨立思考與反思精神,也對舟山的未來發展有緊迫感,這是舟山未來持續進步的動力。“十六個字”的舟山精神簡練、概括,突出反映了舟山的海洋城市特點,和深圳觀念相比,雖然表述不同,但內在具有共同的價值取向,兩者都是改革開放時代中的主流話語,具有召喚與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深圳報業集團總編輯宣柱錫最后做了總結性發言。他說,到過多個城市討論“十大觀念”,這次舟山的討論氣氛更活躍,有觀點的碰撞,各方觀點都富有啟發。一個城市的價值觀到底由誰決定,深圳充分發動了全體市民的力量。在城市理念、價值觀的提煉總結方面,我們要更多地尊重市民,讓市民推薦、選擇、決定。舟山專家學者對我們推介“十大觀念”的肯定,使我們備受鼓舞,堅定了我們繼續走出去交流分享的決心。深圳觀念缺乏海洋因素,可能與深圳移民多數來自內地有關。這次會議之后,將會把專家的建議進行報道和研究。深圳和舟山兩市,要互相激勵,同為天下先,為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提供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