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自己的觀念體現了文化的自覺與自信
浙江海洋學院圖書館館長、教授程繼紅說,深圳過去有經濟上的自信,現在有了文化的自信。“十大觀念”在更高層次上總結了改革開放30年的成果。把這些觀念拿出來與其他城市分享,表明深圳有了文化的使命、文化的自覺,這說明深圳不僅是技術和策略層面的探路者,同時也是思想和觀念層面的先鋒。作為舟山人,我們歡迎這樣的推介活動。因為深圳觀念不只屬于深圳,而且屬于全國。30年前,是國家立場的深圳表達;30年后,也應該有國家立場的舟山表達。
程繼紅認為,深圳的觀念是干出來的,先干而后由市民歸納出來;舟山也要充分相信群眾,讓群眾去大膽探索,發揚和豐富舟山精神,以舟山精神營造新區的“氣場”,這次交流活動對舟山大有益處、大有啟發。
浙江海洋學院宣傳部長、教授唐洪森說,“十大觀念”話語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反映深圳發展歷史和城市感情的流變。舟山與深圳都是臨海城市,都是移民社會,但面臨的壓力、改革的成本不一樣,現實條件也不一樣,舟山新區與深圳特區在觀念思想上一定存在繼承性和差異性。舟山在提煉本市精神的過程中,有必要吸收“深圳十大觀念”的精華,同時進行更新的探索。
“十大觀念”與“舟山精神”有共通性
舟山日報副總編輯、作家來其向與會者介紹了“舟山精神”的歷史演變。2008年7月25日,舟山市委《關于全面改善民生構建海島和諧社會的若干意見》提出,要“大力弘揚‘勇立潮頭、海納百川、同舟共濟、求真務實’的舟山精神”,這一新歸納包含著對舟山發展新階段的思想內涵和精神特征的提煉,具有諸多深刻內涵。來其為此執筆寫作的舟山日報社論,就從舟山海洋文化、舟山人社會風俗等方面闡釋了舟山精神的淵源。他說,舟山精神是舟山自古以來人文精神的沉淀。舟山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海島居民內遷到紹興和寧波,但后來又返遷,將內地文化生活方式帶回,形成了不同文化的互動積淀,使舟山文化兼容并蓄,具有較大開放性。舟山精神文化內涵豐富,形成的過程悠久漫長。培育新時期的舟山精神,必須以歷史文化為基礎,也要加快歷史內涵的拓展。“深圳十大觀念”帶有深圳地方文化的印跡,與舟山精神存在一定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