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北京舉行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開放日活動中,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向中外記者算了一筆汶川地震后四川經濟發展的賬目。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四川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一直為世界所關注。劉奇葆對中外60多家媒體表示,經過艱苦努力,四川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并且進入到一個加快發展的軌道。他列舉了四川經濟的4個特點。
劉奇葆說,第一個特點是經濟增長速度較快。震后第一年,四川經濟增長了14.5%,2010年是15.1%,去年是15%。
“15%以上的增長速度創造了改革開放以來四川經濟增長的歷史新高”,劉奇葆說,連續3年,四川經濟增長速度在全國前10位的經濟大省中一直處于第一位,我們預計這樣的經濟增長勢頭將會保持一段時間。
第二個特點是規模擴大,質量提升。劉奇葆介紹,2008年以來,四川經濟總量4年翻了一番,從1萬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1萬億元。工業利潤的增長、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都高于全國平均增長速度。
第三是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劉奇葆說,這幾年四川的工業增長一直處于全國前列。去年工業增長速度達到22.3%,其中新興產業的增長達到28%,電子、信息、汽車制造、油氣化工、新能源等產業迅速崛起。
第四是開放合作取得新突破。劉奇葆表示,我們把內陸盆地變為開放高地。去年招商引資到位的國內省外資金達到7000億元的規模,實際利用外資達到110億美元,接近全國去年利用外資的10%。外貿進出口業達到477億美元,增長46.2%。世界500強企業已經有219家在四川落戶。
劉奇葆最后表示,從這些情況看,四川正由西部經濟大省向全國經濟強省邁進。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潘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