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建后漂亮的轉經樓村 蘭少賡 攝

退耕還竹種植的竹子 蘭少賡 攝

村民楊攀兵接受中國網采訪 蘭少賡 攝
“穿越熊貓棲息地,探尋熊貓守護人”媒體采訪活動進入到第5天,今天我們走進了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臥龍大熊貓保護基地。在5.12汶川地震中,臥龍自然保護區遭受了巨大損毀。保護區內的大熊貓與珍稀植物的生存受到了嚴重威脅,保護區周邊的房屋破壞嚴重,百姓生活陷入了極其困難的狀況。為了解決老百姓的實際困難,當地政府持續實施“退耕還竹”惠農政策,讓老百姓重新過上了好日子。
楊攀兵是轉經樓村的一位普通村民,他告訴我們過去這里的老百姓收入很低,主要依靠種植一些農作物和外出打工來艱難維持生計。自從2001年實施的“退耕還竹”政策以來,百姓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退耕還竹”政策一方面通過農民種植熊貓食用竹,保護區從農民手中高價收購的方式為當地農民提供增收機會;另一方凡是參與“退耕換竹”的家庭每畝地一年補償1200元,遠遠高于“退耕還林”每畝地200元的標準,因此農民種植竹子的積極性很高,收入相對過去而言有了質的飛躍,老百姓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而就在這時,“5.12汶川地震”打破了他們的夢想,耕地損毀、房屋倒塌,8年期的“退耕還竹”政策也告以段落,一時間大家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么走。
當地政府急農民所急,積極想辦法出政策,幫助農民恢復重建,共渡難關。在災后重建中,國家決定將延長“退耕還竹”政策,讓老百姓能夠安心生活。同時香港海洋保育協會也為臥龍大熊貓保護基地投入資金協助重建,當地政府為轉經樓村重新修建了新的房屋、學校、村委會辦公樓,每家每戶都住上了獨立小樓房。房子的資金由當地政府、援建單位與村民共同承擔,例如楊攀兵一家人僅僅用了2.5萬元就購買了擁有獨立產權,面積達到146平米的二層小樓。談到這里,這位純樸的農民臉上露出了發自內心的笑容。他告訴我們,大家都非常感謝全國人民對臥龍災后重建工作所作出的努力,正因為這些無私的幫助讓他們又重新過上了好日子,讓他們擁有了新的希望。
在采訪中我們得知,臥龍自然保護區內擁有儲量驚人的金礦,但為了保護大熊貓棲息地,給大熊貓提供一個很好的生活環境,這里的人們主動放棄并拒絕外界開發金礦資源,就是為了更好的保護國寶大熊貓。而這里村民多次在村落附近發現大熊貓,每次發現熊貓蹤跡村民都會及時通知熊貓保護基地共同實施救治,與臥龍大熊貓保護基地一同成為臥龍永遠的大熊貓守護者。
來源:中國網 編輯:潘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