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現維持世界和平的‘聯合國’組織是在我們濮陽”。到過“中華龍鄉”、“龍都”的游人都會記下這樣一句驕傲的話。
濮陽始于戰國,古為“昆吾國”“衛都”“澶州”“開州”。據考證,這里是“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仰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著名的“蚩尤大戰”、“昆吾之戰”、“ 趙魏馬陵之戰”等著名軍事活動均發生于此境內。“倉頡造字”、 “舜帝耕于歷山”等古老的文明活動多于此間。濮陽素有有“中華帝都”、“顓頊遺都”、“帝舜故里”、 “華夏龍都”“中國雜技之鄉”之美稱,是中國重要的姓氏發祥地之一。
濮陽在華夏五千年的古老、厚重歷史繁衍生息中不斷創造和傳承著“時代藝術”。“大弦戲”、“柳子戲”、“羅卷戲”、“四平調”、“東北莊雜技”等大批千年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里不斷得到傳承與發揚光大。大批的古老藝術“活化石”至今依然活躍在世界的舞臺上。
古老文明蘊育著而立之年的濮陽,傳承、創新的力量不斷為29歲的城市注入新的血液和內涵。淡泊精神李文祥、奉獻精神李連成、平凡精神李傳芳在傳承、弘揚“龍鄉”博大的文明中不斷繼往開來。
改革開放后,濮陽的文化產業得到了空前繁榮與發展。以《水秀》為代表的雜技藝術,以造化萬物的水為主題,以雜技為主要表現形式,將國際行為藝術與傳統雜技融合,精髓的相融合,演繹了人與天地,人與自然萬物相互依賴,和諧共存的故事,展示人類創造、超越、奮斗的歷程。三版《水秀》的成功創作不僅成功突破了國內外文化市場,成功創造了與“風中少林”、“大宋東京夢華”同樣的經濟、藝術盛宴。
“一臺水秀將河南的雜技產業推向了世界”。是對濮陽傳承、弘揚古老文明藝術文化和當代創新鮮活的總結。
“一年見輪廓,兩年見形象,三年見效果”。當前,濮陽市正圍繞著改革發展試驗區的核心目標,高站位、高定位著力打造雜技傳統優勢產業。
一座以雜技演藝、雜技展覽、雜技游藝等雜技文化為主題脈絡,融現代休閑、娛樂、游覽、觀光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主題公園,東方雜技魔術迪斯尼樂園正逐步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濮陽雖然年輕,但一個大發展的新濮陽迎來了春天。以文化促繁榮,全面提升濮陽發展硬實力,盡快走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前列以為時不遠。”濮陽市委書記段喜中堅定的對記者表示。
來源:中國日報河南記者站(記者 楊波) 編輯:許婧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