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射
社會現象與民眾的
心境和感受
今年的活動從11月13日開始投票,12月5日停止投票,12月9日公布票選結果。活動共收到民眾的總票數為62172票,最后“假”字以17790票當選。得票數位列2至10名的分別為:黑3861票、毒3825票、亂3615票、謊3036票、悶3021票、混2055票、真1662票、醒1608票、安1341票、食1341票。其中“食”與“安”同票并列第10名。在揭曉記者會上,《聯合報》總編輯游美月認為,雖然前7名都是負面字,但前10名的4個正面字“食”、“安”、“醒”、“真”,剛好是對年度代表字“假”的解釋。
假”字高票當選,折射出今年以來臺灣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對民眾心理的沖擊。今年上半年以來,臺灣相繼曝出多起食品安全事件。5月至11月,島內至少發生17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包括毒淀粉、高雄屏東斃死豬肉加工后供人食用、皇冠公司以甲苯擦拭餐盒、臺南某公司偽造保質期標簽、“胖達人”面包虛假廣告等等。
而10月曝出的大統長基油品造假事件更是“火上澆油”。該品牌油品被發現成分標識不實,甚至添加違禁銅葉綠素,被媒體冠以“黑心油”。11月下旬,臺灣媒體又曝出統一、味全等品牌乳品檢出雌激素、避孕藥、止痛劑等成分,雖然臺監管部門事后公布涉案乳品各項檢測均合格,但事件在島內仍掀起軒然大波。
盡管臺監管部門“重拳”出擊,但食品安全事件連續多發的態勢給廠商、餐飲業者、消費者帶來的損失與陰影一時難以消退。
起源
年度代表字評選
開始于2008年
自2008年起,臺灣遠東集團的徐元智紀念基金會與《聯合報》每年共同合作推出“臺灣代表字大選”活動,經由臺灣民眾選出的年度代表字,一定程度上反映臺灣社會所處的內外環境,折射了臺灣民眾的心境和感受,也讓臺灣社會共同聚焦過去,省思現實,展望未來,因此這一活動獲得臺灣民眾熱烈參與和島內外媒體關注。
活動首先由島內的公眾人物提出候選漢字若干,接著讓民眾以電話或手機參與有獎票選,比如今年的票選活動,民眾就有機會抽中按摩椅與電動自行車等獎品。游美月表示,年度代表字反映民眾心情,在今年這種真假難辨、互不信任的社會氛圍中,聯合報系希望透過選字的過程,幫民眾和政府、企業找回彼此的信任,為臺灣找到向上的力量。
歷數
亂盼淡贊憂
曾先后當選
自2008年臺灣年度漢字票選活動舉辦以來,“亂”,“盼”、“淡”、“贊”、“憂”先后成為年度漢字,這些字多少可以蠡測臺灣的社會面貌與心靈風景,解讀臺灣社會變遷和探測臺灣民眾的心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