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關于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論述,以銳意改革為依托,堅定科學發展理念,指明了實現中國夢的方向和路徑,。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黨的十八大統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強調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習近平著重指出,要堅決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這些論斷既表明了中央改革的決心,也堅定了科學發展的信心。
科學發展,不是GDP的再次躍進,也不是某項世界排名的持續刷新,而是回歸到民生本身,讓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和科學發展的成果。只有讓群眾得到實惠的發展,才是科學發展,也只有讓民眾成為共建共享的主體,科學發展才有真正的依歸。
近年來,霧霾持續加劇,席卷了南北方許多城市,工業文明的極速擴張,帶來的后果顯而易見,而一些所謂亮麗數字的背后,顯然對一些民生福祉有所忽視。當霧霾圍城之時,我們的確需要反思。毋庸諱言,這樣的發展肯定背離了科學發展的初衷,那么就需要我們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進行一場刮骨療毒式的革命。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隨后召開的城鎮化會議,都對環境污染這一問題提出了應對方案。中央的立場旗幟鮮明,要讓群眾享受改革與發展的成功,而對于環境污染等影響群眾生活的問題必須要展開攻堅戰。
言行一致,行勝于言。要想破除一切妨礙科學發展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需要敢為人先當仁不讓的勇氣,更需要攻堅克難百折不撓的意志。科學發展是一個綜合體,不只是要強調發展,更要注重科學,治理環境污染等只是其中的一個斷面,我們還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生產方式,把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引導到實體經濟上來。當前,還要進一步調控樓市,解決民眾的醫療難、就醫難、上學難,乃至出行難,要讓我們的決策更為科學,破除制度積弊,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凝心聚力,共謀科學發展。
每一個民眾都有一個中國夢,除了國家富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還有“小家”的幸福安康,每個人都希望有自己的舞臺,無論大小,都能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夢想,匯聚成浩蕩壯觀的中國夢,科學發展則是實現這一夢想的不二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從戰略層面對科學發展作出了全方位的部署,從長遠來看,萬里長征邁出了關鍵一步,此后還需要社會各界在改革開放實踐中集思廣益,共建、共享,作出屬于自己的貢獻,共同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武青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