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生活沒有倒下”
地點:汶川
人物:梁濤,29歲的水磨鎮創業者
簡介:梁濤的母親在地震中不幸遇難,從事旅游業的他在事業上連遭重創。他和愛人攜手堅強挺過難關,如今,在水磨鎮開起了最大的超市和裝修最好的茶樓
震后三年,一座水墨畫般的水磨新城出現在世人面前。梁濤的超市就在這座新城中心的和諧廣場旁邊,占地200多平方米,是當地規模最大的超市,超市二樓開起了茶樓,也是當地裝修最好的茶樓。
記者赴水磨鎮采訪前,被告知梁濤剛去了成都。“清明小長假旅游業務忙,3月底就回老家祭奠母親?!庇浾咴诔啥家姷搅簼驄D倆時,梁濤如是說。
10多年前,梁濤走出大山來到成都從事旅游業。后來成了一家旅行社專線經理,主要經營阿壩州內線路,他和愛人把生意打理得紅紅火火。然而,地震讓他失去了母親。“親人走了,生意也不好,梁濤心情跌落到最低點,整整3個月沒出家門。”妻子李文星回憶道。正當夫妻倆萬念俱灰時,一家公司主動借出2萬元給梁濤,希望他在事業上振作起來。依靠這2萬元流動資金,2008年秋,夫妻倆瞄準新開發的東拉山景區線路,很快,小兩口的生意出現了轉機。2009年,梁濤把戰場轉移到了甘孜,生意依然不錯。
2010年春節,回老家過年,看見廣東援建的水磨新城初具規模,夫妻倆很興奮。梁濤看準商機,和朋友商量回鄉創業。2010年夏天,投資30多萬元的超市和茶樓相繼開張,生意越來越好。“地震后我們的生活沒有倒下,還充滿希望。”梁濤夫婦說。
“生活會越來越好”
地點:北川
人物:王華,39歲的羌族漢子
簡介:原本是礦業小老板的他,地震時失去了愛人和10歲的女兒。新家庭組成后,小寶寶順利降生。搞營銷、跑運輸、帶孩子……生活忙碌而充實。
“姐姐要是曉得有了個弟弟、爸爸也生活得幸福,她一定很開心?!?月2日,居住在羅江縣的王華,打算3日去北川老縣城看望三年前逝去的前妻和女兒。
三年來,每年清明祭奠,王華十分重視,在他眼里,回到老縣城,回到廢墟,和天堂里的妻女距離會更近一些,心里想說的話她們會聽得更清楚一些。
籍貫北川小壩鄉的王華,以前是小壩的一個礦業老板。地震時,在縣城的愛人和孩子,被垮塌的山體掩埋,永遠離開了他。中年喪妻喪女,礦山被毀,王華的心碎了?!澳前肽?,天天蝸居在板房里,以酒為伴度日。”王華回憶道。
看著王華的境況,親朋痛在心里。為了讓王華早日走出陰霾,在大家撮合下,羅江縣的向女士走進了王華的生活。2009年,他倆成為震區重組家庭15對代表之一,赴北京參加集體婚禮。不久之后,愛情的結晶誕生了。中年再得子,王華喜出望外。
在政府、友人和愛人幫助下,王華走出陰影,謀劃新生活。剛開始時,他幫著親戚跑石材運輸,隨后買了一輛轎車,長期租借給友好單位。有了這樣的固定收入后,王華騰出時間照看心愛的小兒子。
“這次清明回北川祭奠親人,我正好考察下土特產供應?!蓖跞A說,他打算在羅江縣城開一家商店,專門經銷北川土特產?!爸灰?,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清明·現場]
綿陽:公祭地震遇難同胞
白花映翠柏,香燭繚余思。4月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公祭儀式在北川老縣城舉行,綿陽市各界群眾200余人共同緬懷了在地震中遇難的同胞、親友。
殘破的房屋依然矗立,抽青的小樹上纏著白花。來自綿陽社會各界的祭奠者在遺跡前默立、流淚,哀傷的音符把人們拉回到三年前那場深重的災難。深深地鞠上一躬,深情地獻上一朵白菊,沉痛悼念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
在曾經災難深重的北川,全縣干部群眾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山東的傾力援建下,按照“一定要把北川建設好”的要求,夜以繼日,只爭朝夕,新縣城形成基本框架,具備基本功能,羌鄉舊貌換新顏。北川人民正按照“新房子、新產業、新家園、新生活、新希望”的要求,描繪更為美好的未來生活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