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18日,剛剛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吳邦國在十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閉幕式上宣布:爭取在本屆任期內,基本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這是一個莊重的承諾。實際上從這一刻起,十屆全國人大立法工作的大幕就已經悄然拉開。
從九屆全國人大任期屆滿時的“初步形成”,到十屆全國人大任期屆滿時的“基本形成”,再到十一屆全國人大任期內如期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國立法完成了一次偉大的跨越,一幅恢宏壯錦的法治中國新圖景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過去十年,對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持之以恒的執著與堅守,使人大立法迎來了收獲的季節,一部又一部體現時代特征、回應社會關切、表達百姓心聲的高質量法律相繼出臺。
每一部法律都在講述著有關中國民主的故事;每一部法律都在訴說著中國人民對于法治所懷有的那份虔敬與渴望;每一部法律都是依法治國進程中的一個耀眼的路標。
當我們再度走進法律的世界,細細品味那些經典之作,就可以感受到民主的脈動,感受到人大立法的時代品格。
人大監督
細節印證歷程。
細節見證輝煌。
回望過去的十年,中國這個有著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走過了一段崢嶸的“黃金歲月”。在這段難忘歷程當中,作為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其監督工作的作為有聲有色,表現可圈可點,讓人從一個個細節中真實地感受到這輝煌時期里的“人大監督新局”。
問權是法律賦予人大的一項重要監督權力,是人大監督權的題中應有之義,行使好這一權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聲,也是政府的愿望。人大的詢問,是人大法定監督權的一種外化載體,是國家權力機關依法進行的監督性的莊嚴之問。專題詢問是在這些年來全國人大依法開展監督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大、形式不斷豐富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出現的。
運用專題調研這種監督形式,督促和支持“一府兩院”按照各自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做好工作,確保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確保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順利完成,既是依法監督的必然要求,也是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
十年彈指一揮間。在這十年復雜多變而崢嶸難忘的國際國內形勢之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認真履行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責和使命,將人大監督工作與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緊緊相扣,牢牢抓住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胸有全局、勇于擔當,與全國人民一道攻堅克難、鑄就輝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首十年,人們會發現,從食品安全、社會保障、就醫、就業,到收入分配、社會救助、入學、養老,從安全生產、抗災救災、工資清欠、保障房,到傳染病防治、消防減災、交通安全、飲用水,從老年人權益保障、婦女權益保障、未成年人權益保障,到殘疾人權益保障、職工權益保障、農民工權益保障,等等,這些關系最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無不密密麻麻地寫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十年來的“監督日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