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路的價值和意義:賦予馬克思主義以旺盛活力
馬克思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如何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的實際,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一直在不懈探索與回答的一個根本問題。對這一根本問題的不懈探索與回答,集中體現在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與兩次“歷史性飛躍”的實現上。
在民主革命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革命的實際,創造性地回答和解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進行什么樣的革命、怎樣進行革命”的根本問題,開辟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在社會主義建設新的歷史條件下,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運用于中國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創造性地回答和解決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根本問題,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鄧小平理論。結合時代的新變化和實踐的新發展,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飛躍,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七大把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科學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兩次“歷史性飛躍”的實現,一脈相承,繼往開來,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集中展示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實踐證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至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很長歷史時期,只要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一定能夠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大地煥發出勃勃生機、給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馬原 孫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