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航天運輸系統要求具有快速進入空間、在軌靈活機動、長時間在軌飛行、天地自由往返等特點,針對軌道間運輸的能力不足,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將發展具備長時間在軌部署和多星發射能力的上面級。
梁小虹說,這將進一步增強中國運載火箭對多星發射、深空探測等任務的適應性;同時將通過發動機重復使用技術、再入控制、熱防護等關鍵技術的研發攻關,研發重復使用運載器,逐步實現未來可靠、快速、低成本的天地往返運輸。
世界航天舞臺競爭日益激烈,各國積極部署進入和利用太空的能力。面對挑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提出,三年內實現具有國際水平的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和長征七號的成功首飛,加速探索研制代表世界航天未來發展方向的可重復使用運載器,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實現技術和能力的雙重跨越。
盡管國家對航天事業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等原因,與國際上先進航天企業和研究機構相比,中國運載火箭支撐自主創新的基礎保障能力還有差距。
梁小虹認為,應以核心技術為牽引,優化研制流程,頂層規劃運載火箭核心能力研制體系,提升火箭數字化協同設計能力,推動運載火箭研制模式優化,瞄準未來航天發展前沿,循序漸進、完善運載火箭型譜,實現從一次性運載火箭、部分重復使用到完全重復使用的跨越。
“如此才能真正構建中國航天運輸體系,為航天強國奠定堅實基礎,為人類探索及和平利用空間鋪路搭橋。”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