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權是法律賦予人大的一項重要監督權力,是人大監督權的題中應有之義,行使好這一權力,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代表的呼聲,也是政府的愿望。人大的詢問,是人大法定監督權的一種外化載體,是國家權力機關依法進行的監督性的莊嚴之問。專題詢問是在這些年來全國人大依法開展監督工作的力度不斷加大、形式不斷豐富和完善的大背景下出現的。
運用專題調研這種監督形式,督促和支持“一府兩院”按照各自工作報告提出的目標任務做好工作,確保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確保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順利完成,既是依法監督的必然要求,也是創新精神的集中體現。
十年彈指一揮間。在這十年復雜多變而崢嶸難忘的國際國內形勢之下,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認真履行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職責和使命,將人大監督工作與黨和國家工作的大局緊緊相扣,牢牢抓住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胸有全局、勇于擔當,與全國人民一道攻堅克難、鑄就輝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首十年,人們會發現,從食品安全、社會保障、就醫、就業,到收入分配、社會救助、入學、養老,從安全生產、抗災救災、工資清欠、保障房,到傳染病防治、消防減災、交通安全、飲用水,從老年人權益保障、婦女權益保障、未成年人權益保障,到殘疾人權益保障、職工權益保障、農民工權益保障,等等,這些關系最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無不密密麻麻地寫在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十年來的“監督日歷”里。
人大代表履職
過去的十年,中國經濟曾面臨重重困難,遭遇非典,趕上雨雪冰凍災害及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災害,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可謂次次驚心,回回動魄,國家抗風險抗擊打能力屢屢經歷嚴峻考驗。在這種情況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魄力。這條路前無古人,天地間獨此一例,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改革又漸深入髓,風險猶如高懸之劍。面對危險與機遇交織、失敗與成功并存的復雜形勢,迎接挑戰,破解難題,在披荊斬棘中探索并創造奇跡,就構成了這個波瀾壯闊大時代的特征。
關鍵詞1 中央9號文件 推進代表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根據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全國人大常委會在認真調查研究、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關于進一步發揮全國人大代表作用,加強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度建設的若干意見》。2005年5月,中共中央以中發〔2005〕9號文件批轉了《意見》。中央9號文件科學總結了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的基本經驗,進一步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做好新形勢下人大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工作重點,對于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實施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