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之下,各地出“重拳”。
據報道,西安市市長董軍強調,市區兩級要成立由市長和各區縣“一把手”掛帥的領導小組,把減霾作為環境治理的一號工程來抓;要加大大氣治理資金投入,加快項目進度,力爭相關污水處理工程提前竣工。
石家莊市委書記孫瑞彬強調,一要鐵腕治理環境污染。強力推進石家莊大氣污染治理,加強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二要強力推進生產轉型。要改造提升現有產業,強化節能減排倒逼機制;啟動實施“騰籠換鳥”計劃,對“三高一低”產業要堅決淘汰、有序退出。三要大規模開展植樹綠化。
遼寧省省長陳政高近日率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到遼寧省環保廳現場辦公。他要求,鞍山、遼陽縣、本溪北臺3個藍天工程重點治理區域一定要取得實質性突破;生產企業必須達標排放。
治理之難
30年陷“治不勝治”怪圈
“快30年過去,這本書里提到的問題,一點也沒有變。”1月下旬,望著窗外灰蒙蒙的天,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常務副主任韓國剛感嘆。
他手頭拿著的書,是1994年原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規劃與環評專家姜鳳蘭等人出版的《超載的環境———困境與抉擇》。這本書提到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日益嚴重的城市大氣污染:
近30年前:“我國北方城市大氣中降塵和顆粒物濃度100%超標,南方城市50%至60%超標。”2013年初,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坦承:“按照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評價,全國330多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達不到二級標準要求。”
近30年前:“烏魯木齊市連續16天有彌天的煙霧籠罩在市區上空,在迷蒙的濃霧中,汽車行駛的速度像蝸牛在爬,民航班機一次又一次地延期起飛。”“沈陽、鞍山、遼源、撫順、哈爾濱、北京等地調查表明:飄塵濃度大于0.5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濃度大于0.15毫克/立方米的地區,兒童和居民鼻咽部慢性疾病檢出率較輕污染地區增加0.5到1倍左右,個別情況可增加2到3倍。”
2013年初,據新華社報道,京港澳高速公路長沙—湘潭路段上,13日的早上8點到下午5點的9個小時內,連續發生40多起交通事故;北京、濟南、石家莊、南寧等城市各大醫院里,呼吸內科、過敏源測試科等接診人數在短短幾天時間里飆升了7至8倍。
“30年來,從某種意義上講,環保學者‘如果這樣下去,會對人體造成危害’等預言,比預測A股大盤的股評家、預測G D P的經濟學家還要準確———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經濟學院院長呂忠梅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激動地說。
“防不勝防,治不勝治。”1994年,作者這樣總結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