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代表自然要為農民工說話,代表著農民工的利益訴求。就像全國人大代表、因為和哥哥一起為農民工接力送薪而被稱為“信義兄弟”的湖北省武漢市東方建筑集團副總經理孫東林所說:“我作為農民工代表,可以說是2億多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兄弟的代言人。我希望通過兩會這個平臺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反映農民工的心聲。”
的確,兩會是農民工發出自己的聲音,也是黨和國家、其他各個社會階層傾聽農民工聲音的最好平臺。有論者就認為,農民工有了參與民主管理國家的機會,有了利益訴求表達的機制與通道,這比給農民工改個稱謂或設個什么“農民工節”更加重要、更加實在。
“我感覺全世界都在看著我。”5年前,參加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時,農民工代表胡小燕曾如此感慨。對于這些初次登上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農民工來說,參會既是一種亮相,也是一種歷練;既是一種表達,更是一種推進。他們5年前的許多建議成功推動了相關立法和政策措施的出臺。而今天的農民工代表要做的事和其他代表沒有什么兩樣:履職、盡責,完成選民交給他們的任務。
參政議政的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但只要給他們提供機會,一些優秀的農民工完全可以和其他階層的代表一起共商國是。他們可以做得很好,而且會做得越來越好。他們來自最基層,最了解民間疾苦。“基層代表有著豐富的基層經歷,對改革發展、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有著最直接、最真實的體會和感受,他們將成為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的重要力量。”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
農民工從農村到城市,從個體勞動者變成雇傭勞動者,從農業勞動者變成工業服務業的勞動者,從農村人變成城市人,身份的轉變相應帶來勞動權益保護問題、職業技能培訓問題,還有戶籍、住房、子女上學等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是漫長、艱巨的過程,需要國家制度的改革、創新和保障,也有賴于農民工整體素質的提高。而讓農民工發聲,擁有相應的話語權,將是這些問題得以解決的重要前提。
農民工代表登上兩會舞臺,是歷史的必然。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的“基層好聲音”。這一次,他們不僅不再孤單,而且將更加自如。(劉穎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