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位于山東半島中部,居半島城市群中心位置,地跨北緯35°41′至37°26′,東經118°10′至120°01′,轄4區、6市、2縣和3個市屬開發區、1個國家級出口加工區,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人口862萬,是著名的世界風箏都、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獎(水環境治理優秀范例城市)。
濰坊素有“膠東走廊”之稱,南依沂山,北瀕渤海。是全國公路交通主樞紐城市,距離省會濟南183公里,至首都北京410公里。境內有濟青、青萊、濰萊、東青、榮烏等高速公路以及多條國、省道,有膠濟、膠新、大萊龍鐵路。濰坊(森達美)港年吞吐量超過1000萬噸,萬噸級碼頭正在建設。濰坊機場已開通北京、上海等航線,是全國四個航空郵件處理中心之一。
濰坊處北溫帶季風區,背陸面海,氣候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大陸型,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3℃,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
濰坊資源豐富。礦產資源已發現金、銀、鐵、煤、石油、藍寶石、重晶石、沸石、膨潤土、花崗巖、礦泉水等58種,探明儲量的36種,有12種礦產儲量居山東省首位,其中藍寶石、地下鹵水儲量居全國首位。
濰坊是一個農業大市,是山東省農副產品集中產區之一。全市已形成糧食、棉花、油料、煙草、蠶繭、果品、水產品、蔬菜、食用菌、花卉、肉雞等16個具有一定商品優勢和市場潛力的技術產業重點產品,建成各類龍頭企業1200多家。
濰坊工業發展較快。濰坊產業基礎較好。工業形成了機械裝備、紡織服裝、海洋化工、食品加工、造紙包裝五大支柱產業,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
濰坊市是舉世聞名的世界風箏都。1984年4月1日,舉辦了第一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從此,一年一度的濰坊國際風箏會在濰坊舉行。1987年4月,濰坊被推舉為世界風箏都。國際風箏聯合會還作出決定,將國際風箏聯合會的總部設在濰坊。濰坊國際風箏會的舉行,大大提高了濰坊的知名度,打開了濰坊對外開放的大門,使濰坊走向了世界。
濰坊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旅游資源豐富。久遠的歷史給濰坊境內留下了不同時期的文化群帶,有古遺址、古建筑、古石刻和遺像等文物1800多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27處。青云山、范公亭、山旺化石、恐龍化石、沂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名勝古跡中外馳名,濰坊風箏、楊家埠木版年畫等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國家級名錄。
2008年,濰坊實現生產總值2491.8億元,增長1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23.4億元,增長2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30.3億元,增長23.1%。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310億元、利稅425億元、利潤278億元,分別增長24.3%、16.6%和18.8%。財政總收入260億元,增長15.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9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072元,分別增長14.4%和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