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1月30日消息(記者肖源)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再過幾天,就是北方地區的小年兒。傳統文化中過小年,要放鞭炮迎接灶神。但這延續多年的習俗,在今天許多限制燃放煙花爆竹的城市里,已無法實現。
近期,全國部分地區接連出現的霧霾天氣,更是引發了這樣一種擔憂:如果大年夜還是這樣"無風無雪也無晴"的迷茫天兒,煙花爆竹一響,PM2.5,又得爆表了。正因如此,一場持續多年的,關于煙花的禁放與限放之爭,又此起彼伏。
市民:我覺得我應該會放,就是每到春節的時候,大家都放煙花嘛。
市民:能不能不放不賣啊?又污染空氣又影響衛生,又容易著火又危險。咱們人為就別再破壞環境了。
市民:我還是會繼續放。而且這個屬于就一年一次,過節過年的,放與不放,影響不是很大。
每逢春節,禁放還是限放煙花爆竹,總是一個從初一吵到十五的話題。近兩年,北京不斷出現的霧霾天,讓這個話題更顯糾結。去年除夕,北京大部分監測站的PM10的小時濃度值,迅速上升近10倍,而車公莊監測站的PM2.5實時濃度,甚至達到1593微克/立方米。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李昕認為,PM2.5爆表,燃放煙花是個重要原因。
李昕:放煙花爆竹,本身就會排放一些污染物,比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它排放的這些污染物和塵都會對PM2.5有“貢獻”。從咱們每次觀測來看,比如年三十那天晚上,本來可能是二級天,往往經過一個晚上,它的數據就可以超過咱們的量程的,如果像今天的霧霾天氣根本沒有辦法擴散,你越是排放,當然累計就越快了。
然而,國家煙花爆竹標準化委員會核心專家成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趙家玉,用實驗數據來證明,霧霾與煙花爆竹之間并沒有必然聯系。
趙家玉:測試情況就是小于PM2.5,只占煙花爆竹燃放煙霧量大概有20%左右,也就是說70、80%是大于2.5甚至到10以上的,因為固體微粒粒子大,它沉降的迅速就比較快。如果是像最近和前一時期的霧霾那個我感覺可能就是綜合因素引起的。
趙家玉表示,現在北京限制燃放,那煙花爆竹對空氣的影響就更小了。
趙家玉:比如說大年三十晚上,真正持續燃放的時間以北京為例也就是2個多小時,而且煙霧受氣象影響比較大,加上三級風以上的話它很快就吹散了,而且它還可以沉降,PM2.5這樣粒度的微粒停留時間也不會很長,不會對產生霧霾造成對環境這方面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