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報刊文:香港與內地“緊密還需更親密”
坦率地說,香港回歸中國前,港人看待內地是有些高傲的。那時港人回廣東,哪怕是回廣州深圳等城市,也叫“返鄉下”。為了香港順利回歸,內地方面團結香港同胞,戰勝了“香港已死”之類唱衰的論調。回歸后,“東方之珠”更亮麗,內地不但沒有成為香港的負擔,反倒成了香港經歷風雨時的支撐和依靠。
說起兩地連接之緊密,自然會想到水和食品。東江水源源不斷引入香港,內地優質鮮活食品日日運抵香港,風雨無阻?;貧w后,中央時時刻刻把香港放在心上,接連推出一系列惠港政策,給香港帶來了實惠,如今兩地的緊密聯系已滲透到香港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香港也用活力和魅力回應世人:經濟總量擴大、人均生產總值增加,多次蟬聯世界最自由經濟體、全球最具活力的金融中心……
經濟專家說,香港新增長點仰仗內地。同樣,在內地的發展中,香港能夠發揮作用的領域更多了,以前偏重招商引資,現在內地省市從香港借鑒城市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多了,開展人才引進與培訓的多了,聯合“走出去”的多了。所以,特區政府提出要“內交”,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位置,對國家的貢獻可以更大。
連接緊密了,兩地還需更加親密。在處理事情的理念和方法上,不可能也沒必要完全一致,但往趨同的方向上靠,總是對雙方有益的吧。前一段兩地交往中衍生一些問題和矛盾,總體來看是偶發的非主流的。對技術性的問題,應對癥下藥地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雙方積極協調、合作求解。政治方面的問題,應該在“一國兩制”的方針下向前推進,豐富“一國兩制”的實踐。有時候遇到事情,一些政治勢力泛政治化,故意把事態扭曲夸大,對此廣大港人心中要明鑒。用理性、友善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不夸大問題,不說傷感情的話,包容共濟,促進和諧,應是辦好香港事情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