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忽大意了,沒有逐一對每臺車的真實座位數進行核實,輕信了公司的申報。”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為鼓勵校車規范運營,沈陽市于洪區政府去年專門撥出財政資金,對兩家校車公司進行運營補貼,每個座位每月補貼額為23元。然而在補貼款下發的時候,卻發現補貼款與實際座位數不符。核查發現,16輛校車本應是228個座位,但在申報補貼時座位數卻變成了536個,以此多領了近10萬元的財政補貼。校車公司解釋是在制作申請表時粘貼錯了數字。而根據規定,每臺校車都要經過教育、公安、學校、交通等6個部門蓋章審核,這么多部門層層把關,問題怎么還是出現了呢?而當有記者就此詢問教育部門校車管理辦公室負責人時卻得到了上面的一番回答。
縱橫點評:座位數量虛報一倍多,無論是校車公司的粗心大意,還是主管部門的把關不嚴,都難以自圓其說。16輛車,228個座位還是536個座兒,一道簡單的填空題,在沈陽于洪區卻生生變成了深奧的證明題?6個公章攔不住校車補貼的冒領,暴露出的是地方財政資金管理的漏洞和支配的隨意。“蟻穴雖小,可潰堤千里”,怎么堵漏,考驗著地方管理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