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上信任 技能上提檔 工作上支持
“這幾年,真的感謝石書記,在他的帶動下,俺養奶牛一年收入10萬元……”說起依靠本地人才增收致富,渾源縣西留鄉泉頭村農民程衛恒直夸他們村黨支部書記。這是該縣“眼睛向內”,就地培養以經濟能人、土專家、鄉土秀才為主的優秀人才隊伍帶領群眾致富的一個縮影。目前,該縣像石生廣這樣的優秀本土人才已有35名。
渾源縣是資源大縣、旅游大縣、文物大縣,同時也是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由于人才匱乏,致使該縣“三十六行,行行俱全”也沒有一個像樣的企業,更談不上行業的振興。如何發揮好人才作用,一方面是本縣經濟實力弱,拿不出吸引人才的高薪報酬;另一方面本地人才濟濟。面對尷尬和困惑,該縣把著重點放在挖掘本地人才,培養本地人才上。像鑄造(大鐘)師、雕塑匠、葦編手、農秀才、調酒師、牛專家等等這些稀缺人才,經過層層選拔都成為縣里的優秀人才。
政治上信任。渾源縣讓“人才”列席全縣經濟工作會議,了解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列席全縣人代會、政協會,聽取他們的建言獻策;每位縣委常委聯系2—3名優秀人才,經常征詢他們對全縣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在推薦市、縣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時,增加一定數量的人才比例。與此同時,該縣還將優秀人才的事跡拍成電視專題片,在縣電視臺流動播放,將他們的大幅照片和簡介在繁華鬧市區、體育廣場燈光櫥窗上展示。
技能上提檔。通過請進來“講”,到基地“看”,赴外地“學”,定期不定期舉辦人才培訓班,組織優秀人才深入到農村實用人才自己創辦的種植養殖基地、加工場所及其他企業巡回觀摩和定期外出學習取經,讓他們看到了差距,開闊了視野,激發了創業服務的信心和決心。該縣每年還專門撥出專款100萬元,為每位優秀人才發放全年津貼1200元,書刊費300元,免費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建立健康檔案。
工作上支持。以當地優質山藥蛋淀粉作主料的“渾源涼粉”,因其香辣爽口而聞名全國。優秀人才、大瑞食品公司經理李瑞帶領技術人員通過上千次的實驗,終于攻克難關,使涼粉保質期由幾小時延長到六個月。如今,在縣里的幫助下,李瑞建起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帶動4000多農戶致富增收,企業也被授予全省扶貧龍頭企業稱號。優秀人才、大學生村干部左龍,辦起合作社決心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縣委組織部及時幫他聯系黑木耳基地,并協調農村信用社解決貸款33萬元,入社的30多戶村民人均收入由上年的2263元提高到1萬元,翻了四倍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