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3月,大同市啟動了首屆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最終產生了10名“首屆大同道德模范”,這些雷鋒式的模范人物,用他們樸實而真摯的感人事跡,弘揚雷鋒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
首屆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是大同市創新學雷鋒活動載體的一個縮影。去年以來,該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意見》,著眼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加強輿論引導,廣泛開展雷鋒事跡、雷鋒精神和雷鋒式模范人物的宣傳教育,加大思想道德建設正面宣傳力度,營造抑惡揚善的輿論環境,擴大學雷鋒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各行各業運用板報、圖板、廣播、公益廣告等各種形式,宣傳本行業的先進模范人物。新聞媒體發揮宣傳報道主陣地作用,紛紛開辟專欄、專題,宣傳社會各界學雷鋒活動的進展和成效。本報聚焦各行各業勇于奉獻的優秀分子,開設了“共筑中國夢 爭先興大同”專欄,講述雷鋒式人物的感人故事,讓雷鋒精神深入人心。
讓雷鋒精神賦予時代特征,融入現實生活,是大同市著力創新學雷鋒活動載體的全新探索。首屆大同道德模評選出的許生義、葛才貴、王宏偉、張明義、劉恒旺、孫秀蘭、趙德清、李培斌、張玉清、曹德云,他們所代表的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是當代雷鋒精神的具體體現。我市還組織參加了由中央文明辦主辦、中國文明網承辦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和“山西好人”評選活動,推薦許生義、劉瑞霞、趙成連、康永琴、李春花、郭才山、郭二仁、趙正友、關月梅、劉忠利10人入圍2013年8月“中國好人榜”候選人,郭才山、趙正友2人最終入選“中國好人榜”。許生義、康永琴、馮冰3人被評為“山西好人”。我們身邊的這些好人,以雷鋒的品格引領道德風尚,提高了全社會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
志愿服務活動是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的有力抓手。大同市有近6萬名志愿者,青年志愿者是其中的主力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去年中國國際太陽能十項全能競賽在我市舉辦,從6月27日志愿服務正式啟動,到競賽結束的50天時間里,近300名青年志愿者承擔了翻譯講解、秩序維護、禮儀接待和后勤服務等大量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保障任務。去年是青年志愿者“一張紙,一份愛,微公益匯聚正能量”活動啟動年。活動啟動后,他們將廢舊紙張捐贈,通過回收公司或其他方式進行折算,定期匯至山西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賬戶,用于改善我省農民工子女聚集學校、希望小學、農村小學教學條件,幫助貧困、特殊群體青少年完成學業與醫療救治。這項工作作為青年志愿者的活動內容,列為常項工作在今后長期開展。為建設美麗大同添一抹新綠,去年春天,該市的團員青年和青年志愿者在大同縣火山群地質公園內義務栽種了200余株松樹苗。去年年末,他們還以“大手牽小手,愛心在行動”為主題,走進大同市部分中小學校及大同希望學校開展送法、送溫暖活動。去年,我市結合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創新形式,將社區志愿服務推向了新高。志愿者們根據自己的特長,認領項目,有組織地開展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農民工和殘疾人等活動,為孤寡老人、殘疾人提供生活救助和照料服務,幫貧扶困,讓居民感受社會美好,享受幸福生活。環保志愿者、環衛志愿者等行業志愿者也有針對性地開展志愿服務。還有民間團體,學雷鋒車隊、學雷鋒小組等,長期活躍在基層,默默做著奉獻。
“愛心人士”是“當代活雷鋒”的一個群體,市救災捐贈倉儲中心、市紅十字會經常會收到一些不愿留下姓名的愛心人士的捐款,他們純凈的心靈讓大愛遍灑弱勢群體,讓雷鋒精神在古城大同熠熠生輝。
道德模范、 “身邊好人”、志愿者、“愛心人士”……這些伴隨時代步伐、體現時代特征的當代“活雷鋒”,用溫暖感動著大同老百姓,讓雷鋒精神與大同的文明進程同行。(潘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