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往暑來,季節更替,一股熱流持續在云中古城涌動:機關單位嚴肅熱烈的學習場面,街道社區黨員忙碌的身影,村民炕頭干部親切的問候,工廠企業黨員示范崗火熱的競賽,培訓班里“領頭雁”專注的神情……大同市“基層組織提升年”活動如春雨般浸潤,催生出一幅幅熱氣騰騰的生動畫面。
如何服務人民?如何從制度上完善、約束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行動?大同市緊密結合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圍繞“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和“一三四十”總體部署,深入開展“基層組織提升年”活動,從改革黨員日常管理體制上依次破題,融入發展,融入群眾,融入民生。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成了黨員干部最上心的事兒。
去年臨近年關,塞外大同天寒地凍,市投資擔保中心的8名黨員買了兩噸環保型煤,送到南街街道社區4戶家境貧困的居民家中??粗h員們把一塊塊環保型煤搬到院子里,李潤年過古稀的老父親握著黨員干部的手,一個勁兒念叨:“但愿社區多一些這樣的好干部。”
笤帚、鐵鍬、水桶、垃圾清運車,一大早,263名黨員便集結在東街辦事處,領任務、拿工具,兵分六路,為老舊樓房“整容”。近4個小時的忙乎,搬掉公安小區、縣隍廟小區、大平臺小區生活和建筑垃圾約60噸,修整路面5處,清理小廣告200多條。
3月12日,市四套班子領導走進陽高縣大泉山,把群眾路線教育實踐“課堂”設在了大泉山的農田、菜棚、炕頭。市級領導深入到39戶農民家里,每個人都在村民那里領一件活兒?!敖裉靵淼酱笕?,就是要弘揚大泉山精神,用大泉山精神照一照我們自己,把大泉山精神財富融入到‘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的發展戰略中”,市委書記豐立祥這樣說。
官大官小,返“仆”歸真就好。隨著全市下鄉住村活動的深入開展,貧困村農民的生活正在發生著改變。幫助養雞園區解決貸款200萬元,協調投資65萬元。改造30戶87間窯洞,協調聯系交通等相關部門,新修道路4公里,協調資金加固維修護路壩160平方米……多年來,一直以傳統種養為主的大同縣周士莊鎮南莊村,在豐立祥下鄉住村確立的發展養雞、經濟林、種植黃花和萬壽菊三項產業政策的幫扶下,走上了致富路,村民年人均收入達到了5835元,比過去增長近一倍。在新榮區新榮鎮前井溝村走訪時,豐立祥了解到村民希望在引進馬鈴薯良種和種植方面得到幫助,當即責成農委負責人協調相關企業和專家幫農民一把。
渾源縣龍山村是市長李俊明的聯系點,他多次深入包點村解決實際問題。協調投資80萬元新建高標準羊槽、羊欄8000米,硬化飼草棚4000平方米,實施村莊亮化工程,完善養殖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固河道,指導完成了新農村建設規劃……李俊明親赴現場,對魏都新城居民提出的天然氣未開通、公交站點少等18個問題,要求有關部門限期落實整改。民和社區主任孟建梅高興地說:“問題都解決了,現在居民滿意了?!?/p>
理清發展思路,解決發展問題,同議發展途徑,共商發展大計。上自市四套班子,下到縣區部委局辦,愈來愈多的黨員干部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走進鄉村農戶,來到社區街巷,為百姓解決著他們關心期盼的事兒。
與民相依,貴在為民。在古城大同,干部升遷,基層組織“把脈”。市委在選任縣處級干部時,新增了一項考核內容,對黨員干部八小時外服務群眾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延伸對干部德行的考察,實行“一票否決”,堅決不用政治不強、品質不好、為政不廉、群眾觀念淡漠、作風不正的人。黨員服務群眾由“軟約束”變成了“硬杠杠”。
與民相處,貴在務實。在古城大同,無論是社區街道,還是田間地頭、工廠學校,不管是八小時之內,還是八小時之外,黨員干部融入群眾,返“仆”歸真。幫扶群眾的身影在不斷疊加:為殘疾人“跑腿兒”,為空巢老人做家政,為街坊鄰居“解疙瘩”,為困難群眾解憂難……全市近6萬名黨員為社區居民辦實事解難事1.2萬件;340名市縣領導干部聯系99個鄉鎮340個包扶村,近2萬名黨員干部與貧困家庭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解決實際問題2494個。振華南街惠民里社區殘疾居民韓海燕感慨地說:“以前只在電視、報紙上看見黨員干部辦實事,現在黨員就在我們身邊,有事不愁了,找得見,辦得成?!笨吹靡姷姆?,成了看得見的民心。
群眾支嘴,干部跑腿。從眼前做起,從小事做起,多為百姓做實事做好事,時常釋放出服務群眾的正能量,組織才會增強,活力才會增加,基層黨組織才能立得住、推得開、叫得響
最近一段時間,家住城區友誼社區的低保戶魏寶林心里挺高興,社區在職黨員認領服務項目后,為老魏和社區的50多名困難群眾免費體檢?!拔易詡€兒花錢到醫院體檢,還真有些舍不得,現在黨員為我們義務體檢,既省錢,又免了好多麻煩”。老人開心的樣子表露無遺。
廣靈縣壺泉鎮西河洼村,近幾天正在備耕的村民們也了卻了一樁心事兒:在全縣開展的黨員干部駐村入戶活動中,縣文廣新局駐村干部與村民們聊天時了解到,由于缺水,壺流河南的200畝耕地只能種玉米,無法種蔬菜,嚴重影響村民收入。駐村干部當即聯系水利部門,經過實地勘察,決定以管灌工程解決壺流河南水澆地問題。
說到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事兒,大同縣示范中學的師生同樣體會在心。學校由于地勢原因,暖氣供不上,每到冬季,師生們備受冷凍??h里建立黨代表工作室后,校長黨武作為黨代表,積極與同為黨代表的于學舜想辦法。一有時間,倆人就結伴跑供熱和施工單位,終于在供暖前校園內蓋起了加壓站?,F在,師生們學習、生活在溫暖如春的課堂宿舍,身暖心熱。
其實,感到身暖心熱的何止是大同縣示范中學的師生們。如今在古城大同,“群眾支嘴,干部跑腿”正成為許多黨員干部的工作實踐。進群眾家、解百姓事、暖眾人心,全市在職黨員進社區,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服務社區建設、服務居民群眾、服務困難群眾,奉獻在社區。他們服務左鄰右舍,扶貧幫困、文體服務、法律援助……這些實實在在的服務,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黨員走進社區所帶來的實惠和甜頭。
與城市居民感同身受的還有鄉村百姓。領導聯點、部門聯村、干部聯戶,解讀惠民政策、了解村情民意、幫解發展思路、化解矛盾糾紛、解決群眾困難的“三聯五解”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干部融入群眾、機關融入基層、服務融入民生,為農民朋友辦好了一批實事、解決了一批難事、化解了一批矛盾、創新了一批機制,為農村經濟發展增添了活力。大同縣縣委書記王鳳瑞在“訪、知、解”后感慨道:問題在基層,辦法在基層,根基在基層。只要邁出步子接地氣,才能找到發展之路;只有田頭問,才能決策準,黨的基層組織才能得到群眾的信任。
頭雁引領,群雁高飛?;鶎邮墙M織建設大廈的根基,基層黨員干部是地基中的鋼筋,位子不高,責任重大。開展“基層組織提升年”活動,就是要讓根基更牢、鋼筋更硬
古城二月,春寒料峭。正值農閑時節,室外滴水成冰,新榮區破魯鄉會議室內卻是一番火熱的場景,農藝師曹向龍正在給110多名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兩委”成員和大學生村官講授馬鈴薯種植技術。馬鈴薯是新榮區的主要農作物,事關農民生計,大家聽得格外專心。
破魯鄉村干部的學習場景,只是全市“領頭雁”培訓的一個縮影?!邦I導干部登臺講、機關支部書記進村講、流動黨校巡回講、點餐配送家門講、先進典型現場講”,“領頭雁”的培訓對象由村“兩委”班子成員、骨干黨員拓展到了農村致富能手和外出務工經商能手?! ∪貉愀唢w頭雁帶?!邦I頭雁”培訓強化了基層干部的宗旨觀念和奉獻意識,村官們懂得了該干什么、如何干、怎么干。面對留守兒童日益增多的現狀,陽高縣各村“兩委”成員確定一人關心一戶留守兒童,把更多的服務傾注到留守兒童、殘疾孤寡等弱勢群體上;廣靈縣大學生村官組建了5支特色服務隊,進村宣傳惠農政策,傳授農技知識,調解矛盾,培訓文藝骨干,共享致富信息。
渾源縣東坊城鄉水圪坨村是一個經濟發展比較落后的村子,春節期間,縣鄉包點干部和幫扶單位齊聚一堂共謀脫貧之路??h財政局幫助爭取致富項目,發展黃芪種植業和肉羊養殖業;春潤農業科技公司為農民提供養殖技術指導,引導農民致富增收。項目的敲定,使水圪坨這個昔日軟弱渙散村的農民看到了致富新希望。
條件再差,想方設法也要讓農民過上好日子。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成為我市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的主抓手。市縣領導聯村、縣直單位聯村、工作小組聯村,第一書記下村、督導小組下村、政策傾斜下村,力促軟弱渙散村整頓轉化出成效。全市473名領導干部、220家縣直單位、164個工作小組進村入戶、開展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整頓43個,調整“兩委”班子成員39個,處置不合格黨員5人,調整產業規劃89項,引進項目45個、資金3800多萬元,村級組織整頓轉化效果初現,為農民群眾脫貧致富夯實了基礎。
龐大集團投資公司聯合黨支部有12名黨員,企業把黨支部作為發展的“方向盤”,讓園區內的每一名黨員成為一面旗幟,爭做生產經營的“排頭兵”。龐大南郊公司鄭州海馬4S店把“黨員先鋒崗”作為示范,以說好每一句話、接好每一個電話、接待好每一個客戶、辦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天的工作為準則,沖刺銷售目標。一年間,我市集中組建非公經濟黨組織,初步實現了組織和工作的“兩個全覆蓋”。
組織建設大廈是由基層一個個根基構筑,基礎夯實了,組織建設大廈才能更加穩固。我市 “基層組織提升年”活動的開展,廣大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踐行宗旨,服務群眾,正在為大同“轉型跨越,綠色崛起”注入著不盡的活力。
我們有理由相信,大同的明天更美好。(趙天清潘虹劉雙英)